我就是你要的旺店女王:旺铺店长6级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t8

第三节
心门要打开

——顾客到底在想什么?

这天,Sunny正在店铺里忙活着,看到有顾客入店,忙招呼导购Coco上前接待。

这两位女士穿着入时,打扮讲究,有说有笑走进店铺,看上去关系不错,很是亲密,应该是两个闺蜜来逛街吧。

导购Coco赶紧上前:“欢迎光临!两位请随便看看。”

两个闺蜜边说笑边地在店里溜达,没有回应Coco的话语。

Coco见状,继续努力:“您好,小姐,这里都是我们的新款,您可以看一下。”两位顾客继续往前走,只瞄了Coco一眼。

Coco热情跟进,说:“小姐身材真好,这款裙子您穿上肯定很不错,对不对?”

那位貌似全职太太的顾客不禁皱起了眉头,略不耐烦地说:“不要跟着我,我喜欢自己看。”

Coco一看顾客搭腔了,赶紧说:“我给您介绍一下吧,您穿这个不错,对不对?您的皮肤真的不错啊,您害羞是不是啊?我给您介绍吧。对不对?买衣服总得推荐一下对不对?您总要试试,看看效果好不好?”

全职太太脸色愈加不好看了,说:“我从没有害羞。让我自己看,听到没有?”

一看顾客不高兴了,Sunny赶紧让店铺唯一的男孩子——导购“小平头”补位过来。“您们好,两位,没关系,您们先随意看,有需要可以再叫我,我是小平头。”说着,还讪讪地摸了摸自己新理的平头。

许是看到这小伙子傻萌傻萌的,本已有离意的两个顾客回头对“小平头”看了一眼,抿嘴一笑,继续在店里逛了起来。片刻,闺蜜拿起一件毛衣,对全职太太说,这件好像还不错。

Coco一看顾客情绪平复了,不死心地赶紧上前主动介绍:“您真有眼光,这款毛衣不错的,您上身试一下吧。买衣服总要试试的,对不对?”

全职太太拿起了毛衣,上下打量了一下,随口问道:“你们什么牌子?”Coco报出了品牌的名字。全职太太听后,随口说:“没听说过。”Coco瞬间瞪大了眼睛,“哇,不会吧?我们这么大的牌子!对不对?我们上中央台做广告的,对不对?我们全国这么多的店,对不对?……”

旁边闺蜜插话:“这毛衣是羊毛的吗?会不会起球啊?”

Coco说:“不会起球就不是羊毛的对不对?毛衣哪有不起球的对不对?穿衣服都需要打理的对不对?您正确穿着就会好些对不对?……”

全职太太打断了Coco的话,对同行的闺蜜说:“我们去楼上吧,看看童装。”

“小平头”赶紧暗示Coco不要再说话了,他在前边带路,引两位顾客到楼上去。

一到楼上,“小平头”主动给顾客介绍,“这款外套很适合小孩子穿。这个颜色和图案孩子都很喜欢。”全职太太问:“多少钱?”“小平头”报价:“698元。”全职太太随口说了句:“这么贵!”“小平头”赶紧解释:“这款外套很适合孩子的口味,小孩子都很喜欢的。而且这款衣服性价比很高,款式很不错。”全职太太边看边摇头,自言自语道:“还是贵,走吧。”随后,全职太太和闺蜜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出了门店。

“小平头”和Coco在后边双双鞠躬:“谢谢光临,请慢走。”

无疑,这是一个失败的销售。顾客走后,Sunny组织店铺的员工,对这个销售案例进行了分析。

上文中的全职太太,和闺蜜一起来逛街。通过上述顾客和导购的对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强势的顾客,不喜欢导购跟着,不喜欢喋喋不休,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喜欢自己选择。但导购Coco非但没有根据顾客的特性进行服务,反而一味说着自己说习惯的套话,强势主导顾客,导致Coco和顾客不欢而散。

Coco的突出问题:

(1)“对不对?”口头禅反复出现十几次,让人极不舒服。Sunny严肃地对Coco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同事都有义务监督你,如果你和顾客沟通的时候再出现一次“对不对”,罚款五元。让这三个字从你的销售语言中彻底消失。

(2)没有了解顾客需求,强硬推荐。应该先询问顾客的需求,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荐。

(3)销售之前,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顾客明确表示“不要跟着我,我喜欢自己看”,说明顾客已经对你的推荐产生反感,此时应该给顾客一定的空间,不要跟得太紧。

(4)“什么牌子?没听说过。”“哇,不会吧,我们上中央台做广告的,我们这么大的品牌……”这时应该运用同理心回复:“是的,现在确实有很多品牌,您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不过刚好您给了我个机会,让我来给您介绍一下,我们是……”

在一男一女两个导购中,Coco问题较多,相对而言,“小平头”试图挽留顾客,级别也比Coco稍高了一些,只可惜,水平仍然不够。其实,在服务女性顾客的时候,因为异性相吸的原理,男性导购自然有其独有的魅力。例如,对女性顾客真诚赞美、温馨服务、细心体贴,都可以让女性顾客有更好的购物体验。可惜当顾客说童装外套贵时,“小平头”反复强调衣服面料好,孩子喜欢这个花色。错!顾客买童装,导购应该挖掘顾客深层次的购物心理。

例如,同理心营销。

“哇,真看不出来,您身材这么好,孩子都这么大了。我姐姐家也有个男孩,7岁了。这个时候是最可爱的,上一年级了吧?……”

例如,情境营销。

“孩子们可喜欢这个图案了。前几天有个小朋友和妈妈一起来,穿上这件衣服就不肯脱了呢,好可爱。您想啊,您把衣服拿回去,您的小宝贝肯定乐开花了……”

例如:生活方式营销。

“其实我们给孩子买衣服,尤其是给刚刚上学的小朋友,衣服并不简单只是遮衣蔽体的功能。比如说,两个小朋友在学校,不开心,都哭鼻子,您说老师一般愿意先哄那个漂亮可爱的帅哥呢,还是愿意先哄那个邋邋遢遢的小孩呢?孩子不懂事,但大人会看,穿得漂亮可爱,老师都会更喜欢些……”

上文中,顾客最后没有购买那件童装,理由是再常见不过的——贵!多少导购被这个字难倒,多少顾客因这句话而离去。而事实上,顾客真的觉得衣服贵吗?顾客真的买不起吗?是不是你的服务让顾客感觉不值这个价格?是不是顾客在这里体验不到同频的感受?是不是顾客因为反感你从而反感这件产品?

在我的公开课课堂演练上,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有人说:“老师,我们在课堂上演练,紧张,平常水平没发挥出来。”其实不然,在课堂上演练出来的效果,往往就是你平常的销售习惯,暴露出来你隐藏已久的销售问题。因为人在紧张的时候,就会说平常最熟悉的、说得最多的话,很多话是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的。可以想象,平常,他们就是这样接待顾客的。

送给销售熟手的话:

销售熟手不等于销售高手。

销售这个工作,不是说你做得年限越长必然水平越高。很多有多年销售经历的人,如果只是固守多年前的经验而没有进步,那就不是销售高手,最多只能算销售熟手而已。

锦囊一:说得多不如说得少

锦囊二:与其示强,不如示弱

我们的顾客到底要的是什么?其实,只是要一个心理的平衡,一种满意的感觉,而并不一定非得要一个具体可以量化的结果。

记得有一次,我在乘坐飞机的时候,因为航班晚点很久,旅客们本来怨言就很大,登机后又有旅客因为毛毯和餐食的问题和乘务员起了冲突,在乘务员一番越描越黑的无力辩白之后,旅客们开始了集体讨伐。

其实,如果顾客询问毛毯时,乘务员能真诚一点、态度好一点地微笑解释,也许就小事化了了;如果在旅客投诉餐食有问题时,乘务员不是努力辩白餐食没有问题、把责任推到地面人员和航空公司身上,而是直接道歉、马上换餐,那我相信,客户的满意度会提高的。

所以,不一定事事非要证明你是正确的。通常,即使你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事情的发展态势也不一定朝着你理想的方向发展。

锦囊三:读懂顾客没有说出口的话

顾客表面拒绝的理由,其实绝大部分并非真正的原因。如顾客说东西贵,也许只是觉得你的服务不值这个价。

锦囊四:以心换心

到底顾客要的是什么?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顾客肯提意见把问题说出来,我们应该感谢。因为也有一些顾客遇到问题,根本不说,在心里生闷气,然后在其他更公开的场合传播负面的影响,想一想,那种情况是不是更可怕、更难把控?所以说,当我们遇到顾客异议时:

(1)感谢一切直言给我们提出意见的顾客。

(2)永远不要和客人争辩。

(3)客人很多时候要的只是感性的感觉,而不一定是理性的结果。

(4)在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前,一定先让顾客看到你的正向的态度。

(5)先道歉,再解决。

(6)不要找借口,不要试图苍白辩解,顾客不是傻瓜。

(7)顾客并非一定在乎既定的事实,相反,更在乎你当下处理问题的态度。

(8)不要试图推卸责任。记住:在顾客眼里,你就是公司!

▏欧阳寄语▕

熟手不等于高手,你最常说的话术,也许根本就是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