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死和生一样自然,无需恐惧
“他把生命的终结算作自然的恩惠之一。”尤维纳利斯的这句话,说的较多。
死和生同样是自然的事,也许,一个婴儿的出生和一个老人的死亡所感受到的是一般痛苦。
——《论死亡》
生与死是孪生兄弟。人从出生开始就走向死亡,成年人害怕死亡就像孩子害怕黑暗一样。孩子听到的恐怖故事越多,那么与生俱来的恐惧就会越大,人们对于死的恐惧也是这样。每当想到自己快要死去的时候,都很害怕,倘若几十年之后或者在下一秒钟,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呼吸声,我们的一切就这样随着时间消失,那是多么的令人感到畏惧。
古往今来,面对死亡,有多少帝王将相,试图破解生死迷局,求得长生之妙方。然而生死是自然中最基本的法则,新旧交替,万物如此。在自然的力量面前,谁都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存亡,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正确面对死亡。
死亡就像是落叶一样自然。人如果不死,地球上的人类恐怕不止百亿千亿,恐怕每个人真的没有立锥之地;人如果不死,就无法优化,就会类人猿万成堆,山顶洞人成群,杂居、穴居、群居,上演的也只能是动物世界;人如果不死,种群将何其庞大,对自然无节制地掘取,也只能是中世纪的恐龙时代。让别人该生的生,该死的死,而自己独享万岁之高寿,那又有什么意义,在未来世界里不作为活的标本展览,也会如现在的猿猴,关进漂漂亮亮的动物园。死有死的价值,生有生的意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才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只是生死如棋,人陷入局中而不自知。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死亡所带来的后遗症,亲人朋友的伤心和悲痛、坟头的凄凉与悲惨,以及失去某人的那种可怕空虚,都会使人们恐惧死亡,忌讳有关死亡的字眼,然而过分的悲伤会让人模糊了对死亡的正确认识。古人有言,生又何欢,死又何惧。虽然这么说有点不近人情,但有时候人是需要这种理性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老子死了,秦失去吊唁,干号三声就走了。弟子问他,你是老子的朋友,这样吊唁合适吗?秦失说,合适。起初我以为他是得道的圣人,现在知道不是的。刚才我去吊唁的时候,看见老人在哭,好像是哭自己的孩子;少年在哭,好像是哭自己的母亲。他们之所以如此,必定有不想说也要说、不想哭也止不住的原因。这是违背天然的,过分的感情忘记了禀受的天性。安然地应时而顺理,悲哀欢乐就不能进入心中。
既然死亡是一种必然,我们就应该坦然视之,任何的反抗、挣扎、哀伤都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要更加努力的工作、学习,报答自己的父母,给予伴侣最好的关爱,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照顾,给予他人你能给与的关爱。比如说给他人微笑,帮助他人。父母老了,老无所依,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当儿女的就要照顾好爸妈,冬天冷了给爸妈加衣服,买好吃的给父母。所以,为了给自己的亲人更好的生活,我们就要努力奋斗,让自己过上好生活,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死亡并不可怕,它只是漫漫人生旅途的终点,我们不需要害怕它,要害怕的是你的生命浑浑噩噩毫无意义。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以死悟生,以死惜生,能帮我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得到一剂生命的良药。未知生,焉知死。懂得什么是生活,才是我们真正要去思考和费心的,懂得如何去过好日子,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懂得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快乐,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看见自己内心中生与死的较量,看见我们可以活下去的那个希望,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