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读书不如行万里路
旅行对年轻人来说是教育,对年长者来说是经验。
——《论旅行》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让一切喧嚣走远,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这是许巍的一首《旅行》,极其抒情地诠释了现代都市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通过旅游来放松自己。每当周末或假日,纷纷走出家门,释放自己被禁锢已久心灵,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的确,相同的人,相同的事,相同的路,相同的天空,待久了会心生麻木,旅行却能给人带来感观上的新鲜、心灵上的释放。
旅行会让你更明白自己,也更明白这个世界。若工作压力太大、找不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暂时放下一切去旅行是一个很好的调整心情的办法。即使你在旅行途中只是看看山、听听水、欣赏下日出日落高原雪山,也足以用大自然本身的力量让心灵得到休憩与释放,而这样一个过程对于内心平衡来说至关重要。
当下极为流行的“间隔年”,是指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两年前,方元刚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却辞去了某大型报社记者的工作,在国内一边打零工一边旅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10个月。
“在辞职之时,我并不清楚这段生活到底要持续多久、我期望从中得到什么、旅行结束之后又要干嘛,”方元说,“但旅行彻底调整了我的心态与情绪,在旅行接近尾声时,我曾和驴友结伴去甘南朗木寺沿河流徒步。那天,正走在弯弯绕绕的上坡路,脑袋里突然闪出了一个念头:还是去做记者吧,既然你在大学里选择了学新闻、做新闻,那么还是尝试下在社会里做新闻好了。再说当记者也不错,不用坐班,比较自由。”
随后工作的这两年里,遇到过不少困难与麻烦,这样的时刻也曾想过放弃,再次开始在路上的生活,但却总难以达到放弃的那根线:“唔,这一切没有那么严重,你可以坚持的。”
古人说:“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推崇“行万里路”,许多名人志士都是在饱览名山大川、眼界开阔之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记叙了他深入实地考察,揭开了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
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下临深潭。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众说不一,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天晚间,苏轼和儿子苏迈乘坐小船来到石钟山的绝壁下面,只听水上不停地发出噌吰的声音。苏轼仔细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微波流入,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又发现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它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风浪吞吐,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与刚才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如同歌钟演奏一样。至此,苏轼探求到了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苏轼之举,被后世传为佳话。
正如那句著名的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川端在伊豆邂逅的美丽,三毛在撒哈拉找到的幸福,苏童在江南水乡触到的灵感,安妮在墨脱受到的震撼,苏东坡在石钟山的顿悟,旅行收获到的岂止是简单风景。
一块石头,一缕空气,一片白云,一寸土地,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而旅行的意义也并非仅仅为了某处风景,为旅行而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同时得到心情的释放与心灵的憩息。当放下烦闷的工作与琐碎的家事,当踏上第一只迈向旅途的脚步,轻松与愉悦就会缠绕着双腿,赐予一股力量,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