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微表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FBI与情绪微表情(4)

在更深层的恐惧情绪循环中,恐惧情绪会开启我们潜意识中更多对客观现实的负面认知,并且慢慢开始影响我们的主观判断力,扭曲事实真相。这种深层次的恐惧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机能,使我们出现心跳加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盗汗、颤抖等生理应激反应。心理素质差的人,可能还会出现突发性心脏骤停、休克等程度强烈的生理反应。一个突然的、程度强烈的恐惧情绪很可能会导致行为人的死亡。

在经过深层次的酝酿之后,恐惧心理会把这种感觉体验固化在人的心中,形成恐惧记忆。在以后的生活中,一旦行为人再次遇到类似状况,这种恐惧记忆马上就会被唤醒,让人们做出停止当前行为或者马上逃离刺激源的反应,这就是俗话所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典型写照。比方说,如果我们的恐惧来自于生意上的失败,那我们在发现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并想要进行尝试的时候,留存在心中的恐惧记忆就会马上登场,以经验的形式告诉你:机会虽好,但也有很大的失败可能,上次的失败就是贸然行动导致的,这次一定不能重蹈覆辙。类似这样的恐惧记忆无疑会阻碍人们前行的脚步,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

FBI发现,恐惧情绪在社会层面常以三种形式出现,分别是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殊恐惧症等。广场恐惧症又称场所恐惧症,泛指人们害怕置身于聚会场所或者公共场所等开放性空间的恐惧心理。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持有强烈恐惧和回避性行为。特殊性恐惧又称简单恐惧症,是指行为人对特殊物体或者情境以及活动表现出的恐惧情绪。

FBI表示,当人们产生恐惧情绪的时候,通常都会伴随着三个特征明显的面部表情,分别是:眉头会向中间聚拢、上扬;眼睛睁大;嘴巴张大。这三个面部表情是饱满恐惧情绪的直观表现。在经过对不同程度的恐惧表情进行分析之后,FBI总结出了恐惧情绪出现时的微表情形态特征:眉头会在皱起的同时抬高,眉形在内侧三分之一处扭曲,上眼睑保持抬升状态,露出较多的眼睛虹膜。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人做出了这种面部微表情,那就说明他的心里已经有真实的恐惧情绪在产生了。

FBI表示,恐惧会让我们看不见新的事物,会让我们裹足不前,从而失去更好的机会,错过更好的人,品味不到更好的生活。恐惧不但会蒙蔽人们的心智和判断力,还会让人们因此变得更脆弱不堪。所以,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控制恐惧情绪。

FBI认为,人之所以产生恐惧情绪,最大的原因就是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认知力是人类判断客观事实的主要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人们的预见能力,如此就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即将发生或者突然发生的各种变故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在无形中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面积,来准确地判断出恐惧情绪的来源,是人们有效地抵御恐惧情绪的第一方法。

同时,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也是抵御恐惧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平时我们应多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用他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意志来鼓励自己,激发自己的勇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在艰苦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自己勇敢坚强的作风,这样当我们真的陷入危险境地时,不至于马上惊慌失措,而是能沉着应对,积极解决。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心理的加强训练,提高我们的各项心理素质。比如,我们可以模拟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对自己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境况的预期准备,这可以使我们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力和平衡力,增加自信心和勇气,如此自然就容易克服恐惧心理。

第六节 厌恶

厌恶,通常是指行为人反感的样子。在心理学研究中,引起厌恶情绪的本源因素,是人们对腐烂食物所产生的本能排斥。心理学家保罗·罗金认为,厌恶归根到底是肮脏或者恶心的东西给人造成的一种口腔感觉。而在现实生活中,厌恶情绪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了多方面的含义。人们不仅会因为一些感官刺激产生厌恶情绪,也会被一些社会、他人因素而刺激,引起厌恶情绪。

FBI研究发现,在所有具备负面刺激的情绪中,厌恶情绪是属于程度相对较轻的情绪反应,它不会像恐惧、悲伤、愤怒这些情绪一样,引发一些性质严重的负面后果,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厌恶还具备一些正面积极的作用。比如说,厌恶情绪会让我们远离恶心的东西,这就保证了人们不会去吃腐烂的食物,从而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FBI研究发现,厌恶情绪与人的本能以及认知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在婴儿刚刚出生时,由于自身并不具备认知能力,只能凭借感觉器官来识别外界刺激。此时,婴儿通常都是在感觉到了刺激信息之后,才分辨出刺激源是否是自己厌恶的东西。比如说,假如我们给婴儿喂各种不同味道的食物,当婴儿品尝到的是乳汁或者其他带有甜味的饮品时,他们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即便这些饮品是有毒的,他们也会喝下去;但是,如果他尝到的是带有酸涩味道的柠檬水或者带有苦味的药水,他就会立刻表现出一脸厌恶的表情,并把头转开,拒绝食用这类食物。对于婴儿来说,酸味和苦味可能意味着食物已变质或者有毒,所以他们才会对这些食物产生厌恶感,并拒绝吃下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关的意义和后果都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因此,厌恶情绪也随着这种认知的增强而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FBI通过实验证明,在四万多幅各类不同的照片中,人们更厌恶那些让他们认为可能会对自身构成威胁的物品或环境。比如,人们普遍讨厌各类皮肤病的照片,以及一些充斥着血腥、阴暗因素的照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体验,比如都讨厌老鼠、蟑螂、垃圾、粪便,都对医院太平间、火葬场等与死亡有关的场所持有厌恶排斥态度。

FBI认为,判定引起厌恶的刺激信息是否有效,与社会文化和教育方向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如果行为人的性格很张扬,假设他生活在一个崇尚和鼓励个性发展的社会,那他一定不会成为引起他人厌恶情绪的刺激源。但如果他不幸生活在一个保守而且等级森严的社会,那他很容易就会引发周围其他人对他的厌恶情绪。FBI还发现,产生厌恶情绪的人,都会对引发厌恶情绪的刺激源做出两种评价,第一是否定;第二是认为它低级(低级是指虽然可恶但不会对当事人构成威胁)。

FBI发现,人类极度的厌恶表情是呕吐,而这也是厌恶表情的根本特征,是人体的一种本能行为。而饱满的厌恶表情则通常表现为:紧闭双唇(不吃),继而紧闭双眼(不看),皱起双眉(反感),皱起鼻子(不闻)等。在饱满厌恶表情产生的同时,人们会严格控制一切负面信息进入自己的身体中。FBI在通过对比不同程度的厌恶表情之后,总结出了厌恶表情的微表情特征:上唇有提升的动作,鼻翼随之提升,鼻翼两侧出现沟纹。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观察到了对方的面孔上出现这种面部微表情动作,我们就可以判定,他对当前正在观察或者思考的事物产生了厌恶情绪。

FBI研究发现,随着刺激源力度大小的不同,人们的厌恶表情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这就导致了人们会经常做出一些厌恶的延伸表情。比如,中等程度的厌恶会让行为人做出轻蔑的面部表情,在这个时候,刺激源在行为人心目中还没有产生威胁感,而且行为人对刺激源持有否定态度,这种否定带有自上而下的蔑视感。虽然对刺激源有否定、排斥,但此时的行为人尚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他不认为会需要很多能力来应付这个刺激源。

如果刺激源程度很弱,那么这种轻蔑就会转变为不屑,而不屑是完全性的轻视,这表明,行为人不仅仅看不起刺激源,甚至连排斥刺激源的力气都不愿花费。在这种情绪的主导下,行为人甚至都懒得看刺激源一眼。这种厌恶的衍生表情很容易和笑容联系在一起,以冷笑或者讥笑的形式来表达行为人非常轻松的否定之情。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个和你实力悬殊很大的人(可以是你自认为的)做出挑衅你的举动,而你则认为自己有瞬间秒杀对方的能力,因此,你自然就会产生不屑情绪,做出冷笑的表情。如果对方的表情是严肃认真的,那么我们可能维持冷笑。但如果对方尝试做出一些愚蠢滑稽的动作来试图激怒我们,我们的表情就会由冷笑转变为讥笑。

FBI认为,厌恶情绪除了可以使我们远离恶心的东西之外,还会让我们不对自己感到讨厌的人以及事情做出妥协。但是,在大多数的社会教育中,儿童们都是被嘱咐避免和那些生理上有严重缺陷、看起来让人恶心的人接触的。实际上,这种文化是很不好的,如果我们以厌恶情绪对待那些有身体缺陷的人,势必会让这些人遭遇到更加不公平的待遇。当有些极端者将有身体缺陷的人视为异类来看待时,这种厌恶情绪很容易会引发一些恶性事件。

FBI称,虽然现阶段并没有发现厌恶情绪会引起其他严重后果的事实依据,但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厌恶情绪,并使其不断升级的话,很容易就会引发其他后果严重的情绪出现,比如愤怒。与此同时,盲目的厌恶反感还会干扰到我们的主观判断能力,而失去主观判断能力的人是很容易“栽跟头”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合理管理厌恶情绪,把厌恶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厌恶情绪的积极功能,而不会让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