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窥探灵魂——At Home with Books

每一本香港的流行杂志都会定期刊登名人采访或者设计别致的家居采访,告诉读者屋主的品位爱好和设计师的巧意匠心,叫我们叹服甚至效仿。可是,我几乎没怎么看见过有一个家庭是有书房的。就算有,也多是虚有其名的书房,除了一张桌子放了文件和电脑之外,往往就是一两座架子空空洞洞(或者简约?)站在那里。书呢?往往连一柜都装不满。假如这家人有小孩,情况可能好一点,课本和参考书总是要的。这也说明了香港的主流想法,读书是学生的事,长大就不必读了,正如钢琴是孩子必须面对的刑具,进了大学就可以放下这苦杯了。

常言道:“书是一间屋子的灵魂。”为什么如此华贵如此耀目的居家环境可以没有灵魂呢?让记者来拍照这样的房子,在我看来,就像展示一座重金修建的陵墓,里头没有活人的气息。

如果这话说重了,那就再说一则我百听不厌也很乐意到处散布的真实故事。话说一个刚进哈佛的大学生很不幸地选了一门中古英语文学课,授课的老教授是个闷蛋,和课程的内容搭配得天衣无缝。好不容易暑假来了,于是这年轻人兴奋地开始他在旧书店的暑期工,每天开车去不同地点搬运人家不要的旧书,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天,他应召前去市郊一幢有片漂亮小花园的老房子收书,女主人开门引他入内后,他这才发现要收的就是那闷蛋教授的书,只是教授现在已经死了,而这年轻人就是他教过的最后一批学生。

年轻人在教授的房子里巡视,看见一整柜的侦探小说,惊异于老人有这么有趣的嗜好,便微笑起来。再看,通向花园的后门旁是两柜园艺书,寡妇说:“他喜欢种花。”然后年轻人又注意到玻璃门外阳光下的草地上犹有刚洒下的水珠在闪闪发亮,而他自己的最大嗜好恰巧正是园艺。于是他下了一个决定:要自己买下教授的所有藏书。

为什么?他后来对人解释:“自我看见教授的书,才知道他在课堂以外是个怎么样的人物,那些书是他的完整灵魂。如果我把它们运回书店,这些书就会被拆散分置到不同的书架上,那就等于他彻底消亡了。”为了让教授不死,直到毕业他还在替旧书店老板打工还债,好在这老板也是个有情人,给了他五折。

书是一个人的灵魂,藏书是一间房子的灵魂所在。为了窥探且公开他人的秘密,我一直想做本书,书的内容就是访问我最好奇的读书人,看看他们的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藏书。后来我发现台湾的边城出版社出了本《逛书架》,干的就是这等勾当,里面有杨泽、张大春和陈建铭等人壮观的书屋,比起平常在杂志上见到的那些样板房,实在富足。后来他们的魔爪又伸向了香港的读书人,编制出《逛逛书架》一辑,我只好叹息自己的动作太慢。

还好我又找到了机会,替香港电台客串一个读书节目,跑去一些名人的家里看书(到底是电视节目嘛)。可惜部分爱书的名人太精了,例如董桥先生,平常对着我等后辈总是很亲切,但这回他还没听完我的话,就立刻笑着打断:“不行不行,这种事怎么可以?可不能让那么多人看。”

说到窥探书房的书,这许多年来,我最喜欢的还是《坐拥书城》(At Home with Books),因为它打开的书房叫人有意外之喜,并不总是文人作家那么沉闷。

例如老牌乐队“滚石”的吉他手基思·理查兹的书房。想不到吧?这位摇滚巨星居然是个书虫。书里的访问一开头也是这么写:“一个‘滚石’怎可能拥有一座藏书室?一个‘滚石’何时会跑去买书呢?他一年到头巡回演唱,总是同时住在好几个地方,总是被他的吉他占据。然而,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比得上躺在自家藏书室的沙发上埋首书堆,更要令基思·理查兹感到心满意足的了。”

原来基思·理查兹不只爱书,还收集了不少19世纪和20世纪的主要小说。他读书一来是因为巡回演出的路程很沉闷,不读书,何遣永日?其次,他是为了了解自己这一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要在成千上万的人群面前工作,他们永远尖叫,永远摆动。这和一个独裁者拥有的效果差不多。我很有兴趣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拜倒在独裁者跟前,又是什么刺激起了这种群众心理……我觉得一个人在舞台上的转化是很神奇的,你会变成大众狂热的一部分,在那一刻你会遗忘自己,这是否也是希特勒经历过的事呢?”所以他喜欢看有关纳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书,看他那古典风格的书架,这方面的藏书确实不少。不知道华人流行音乐圈里有谁能分享这种嗜好呢?

《坐拥书城》由擅长美术图册的Thames&Hudson出版,当然少不了精美照片和设计的元素。他们特别造访了七位建筑师和设计师,看看这些关注视觉形象的人怎样处理令人头痛的书堆。例如曾经设计过许多著名图书馆的后现代建筑大师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的观点就十分特别,一般建筑师喜欢把狭小的空间弄得看起来比实际上要宽大,以避免书籍造成的压迫感,可是格雷夫斯却反其道而行,刻意使自己本来挺宽敞的藏书间变得像条窄街。他的理由是要将两壁屋顶的书架看成一条路上的迷你建筑群,走进去就像逛智慧的大城,沿路每一座楼房里都存放着专属的知识。

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实用,提供了一些书迷们喜闻乐见的诀窍和资料,比方说书房里的灯光应该如何安排,书架又该怎样整理。假如你是书毒重症患者,手头宽裕,家住复式洋房,还可以按照它的介绍,去纽约帮衬“普特南滑动梯公司”(Putnam Rolling Ladder Co.,Inc)。这家百年老店专长手工打造图书馆与藏书室用的楼梯,花样繁多,木质精良。买一把放在家里,肯定比廉价的铝制折梯雅观多了。记得两年前曾听林行止先生说,他也想找人做一具可以在书架前左右滑动的梯子;当时我答应给他这家公司的名字和地址,结果回头就忘了,真抱歉。只好现在抄下来以飨同好:32 Howard Street New York,NY 10013,电话:1-212-226-5147。

如果你只是有钱,但不如林先生这般爱书懂书,偏偏又想弄间壮观的书室以添风雅,那该如何是好?不怕,你可以找这本书里介绍的汤美兹(Kurt Thometz),他有家顾问公司叫作“私人图书室”(The Private Library),专门提供收集和整理藏书的服务。就算你是超级书迷,不屑他人代劳,但若拥书过万,有时要找书难免也会有望洋兴叹,此时你就知道专人服务的好处了。

我请不起专家为我服务,只好努力钻研,盼有那么一天自己成了专家,能替文化富人效劳,亦不枉一生读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