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你比自己想的更勇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打造强大的内心,心有多大你就有多强(2)

通过观察发现,人们一旦遇到问题和障碍,总是喜欢寻找理由,很多的目的就是推卸责任,把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不利”都推给外界和别人。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源于人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不一致。人在不能正视困难、面对自我,不能达到心理平衡时,就自然而然选择了一种逃避行为,即把责任扣到别人的头上。这样的人常常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怜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人生来都具备以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能力,但又常常被非理性信念所干扰。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的思维,只不过有心理障碍的人所持有的不合理的思维更多、更复杂而已。然而,就是这种不合理的思维造成了心态上的不平衡。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由这一小部分所得出的观念往往是不正确的,但人们又总是把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当作生活真理,结果使自己陷入了不平衡之中。心中不平衡的人,难免牢骚满腹。

我们总是能听见有人抱怨:“为什么总是我在干活?”“为什么他就不干呢?”“为什么就非得让我加班?”这些人之所以抱怨满腹,就是源于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调产生的心理不平衡。

任何有关平衡的抉择,其关键因素都是与自己内心良知深刻联系的。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往往只关心人们的作为而不管其为人如何,我们很容易变得失去平衡而不再关心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了。我们行动的根据只是紧迫与否。

每个人都有四个基本层面:身体层面(它要求或创造资源)、精神层面(它紧密联系于目标)、社会层面(它涉及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智力层面(它要求学习)。当我们回顾自己的角色时,我们在精神层面,要注意到自己的内心是否平衡。

产生不平心理的人,往往是那些缺乏自信、自卑感强烈的人。不平衡心理的产生及其强弱与个体心理责任、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受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自尊心过强的人易产生不平衡心理。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本性的显现。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太高,渴望获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尊重与赞扬,而自身又没有过人之处,不足以引起别人的称赞,则不得不寻求其他手段来装饰自己。

私心过重的人容易产生不平心理。私心过重的人,会时刻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总希望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常常煞费苦心地营造或借用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抬高自己,或者用虚假来掩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

缺乏自信的人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一些缺乏自信、自卑感较强的人,为了缓解或摆脱内心存在的自惭形秽的焦虑和压力,试图采用各种自我心理调适方式,其中包括借用外在的、表面的借口来弥补内在的不足,以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进而赢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和尊敬。

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的不平衡的牢笼里面。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因为人是一种生命,生命自然有欲望。有欲无欲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界。欲是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原。所以说,人的欲望是天生的。人因为差异不同,便有攀比和嫉妒的欲望,于是便产生不平衡心理。所以说,不平衡心理总是与攀比、嫉妒、追求等相伴而生的。

唯有豁达的人,才能跳出不平衡的牢笼,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会充满快乐。豁达对于人生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豁达起来呢?

首先,欲望应该有度。人必然存在欲望,合理地觅食求偶,无可非议,但欲望超出了一定的原则和范围,就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患意纵欲,必将污染朋友圈、腐蚀亲朋心。所以,心理不平衡的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其次,要学会自我评价。一个只知道为自己打算的人,必定凡事斤斤计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便会滋生被遗忘、被冷落、被否定的感觉,心理的平衡与安宁必定荡然无存。人们能否心灵豁达,与能否正确评价自我和确立自我追求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评价自我,是通过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进行的。只有自我评价恰如其分,才会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心理逐渐走向平衡。

篱笆是自设的,拆除靠自己

美国沙玉·罗拜克公司的负责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是在哪家企业都有一种现象:有些人总是受人敬重,有些人就是被人看不起。当你被人看不起时,先别忙着怨天尤人,请先想想:是不是自己预先设下的篱笆困住了自己?如果是,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自己设下的篱笆自然只有你自己才能拆得掉。”

同理,当你不能大幅度地提升业绩或是长久地得不到上司的重用之时,也许那个给你设下篱笆的人正是你自己。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是客观条件限制,而是他们内心的自我想象首先限制了他们,是他们自己打败了自己。

罗拜克先生第一次为一家乡下小厂推销商品时,遇到有些客户拼命要压低价格时,罗拜克很怕生意成交不了,只得同意对方的条件。

罗拜克的上司沉默地看着下属带回来的一小张支票,缓缓说道:“其实,在和对方谈生意之前,你早已害怕了,你害怕客户不接受我们的产品,害怕客户嫌我们要的价太高——而这种害怕,不过是你在想象中给自己设下的篱笆。其实,顾客是愿意接受我们的产品的,也愿意接受我们的合理价格。问题是,你必须先走出自己的篱笆影子,决不要因自己推销的是小公司的产品而自卑。”

于是,罗拜克试着坚持自己的立场,虽然他仍然没有太大的把握。当下一个顾客再一次压价格时,他挺起胸膛,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地说:“我们厂是小厂,炎炎夏日,工人们要在炙热的铁板上加工产品,汗流浃背,好不容易制出产品,依照正常的利润计算方法,应当是××元。现在你开的价格让我们感到切肤之痛。务请用××元承购。”正是这种坚定的自信,使客户接受了罗拜克的产品和价格。

分析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上天不公,也不是因为能力不济,而是因为自我心理障碍太多,自己把自己给绊倒了。

有的人因自卑感严重,时常在人面前感到紧张、尴尬,一味地顺从他人,事情不成功总觉得自己笨,自我责备、自怨自艾。

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内心中的自我是一个可怜的、脆弱的、需要别人帮助的弱小形象。

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总觉得别人在背后指责和议论自己,对他人的各种行为充满了警戒心理,容易产生嫉妒。

有的人缺乏胜任感,不相信自己也能创造、发明,工作中缺乏担重任的气魄,甘心当配角;生活中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无论职业角色还是家庭角色都显得难以胜任。

凡此种种,他们真正的敌人正是他们自己,是他们给自己的工作和前程设制了重重障碍!

以下是另一个例子,也许你从中更能悟出一些道理。

有一个菲律宾女孩,高中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纽约闯荡。18岁的她,没有文凭自然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好不容易在一家路边的打字社里谋到了一份300元月薪打字员的工作,她只好和几个同样来自菲律宾的女孩一起,合租一间地下室才能勉强度日。

工作之余她便找出一些服装专业设计书看,同屋的女孩们笑话她说:“太不值了,你这么学根本是没有用的。服装公司里的人又不是傻子,放着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不要,要你?不可能的。”她什么也不说,只是笑笑。

她在六年中,工作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她的服装专业水准由一级提高到了六级。

后来,她被聘为一家服装公司的设计员,月薪1000美元。她搬出了从前住的地下室。再后来,她成了这家服装公司设计部的部长。

其实,世上没有人能够改变别人的命运,命运的真正主宰就是你自己——只要你大胆地改变自己的思维观念!

思维本来是一种极为飘逸、灵动的东西,它最忌讳的就是呆板、僵化和教条,当然也包括自己设置的种种框架。任何形式的清规戒律,都会令其束手束脚,不但不能发挥其创造性的优势,还会让它成为扼杀创意的杀手!

是的,给思维一个广阔的空间,它就会载着你飞向辉煌的金字塔顶;限制了它,你就成了那些可怜的失败者,永远都摆脱不了500强坚决不用的命运!

面对压力,试着绽放你的笑容

除了不谙世事的孩童,几乎所有的成年人头顶上都顶着或大或小的压力。有人说压力就是动力,面对压力,如果能笑着面对,就会化压力为动力,推动自己不断向前,让自己不断开创新的、更好的生活。

“压力大呀”“都快扛不住了,背上就像背了三座大山”“什么时候熬出头呀,顶着这么大压力过日子真够痛苦的”。

类似这样的话,或许对现代都市里的我们来讲丝毫不陌生,我们经常会听到周围的亲朋好友说出类似的话,甚至我们自己也时常发出此类感慨。我们的压力来自很多方面,比如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学习的压力、朋友的压力等。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压力无处不在,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让你我常常见到或亲身体验这样的情景:眼见上班快迟到了,偏偏在路上遇到了堵车,顿时就焦躁不安起来,开始按喇叭、摔东西、骂脏话,甚至恨不得把堵在前面的车一脚踢飞。好不容易露出一条缝儿,却被一旁的车强行加塞给占了去,气得自己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折腾半天,终于来到了办公室,还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跟同事抱怨个没完。

应该说,这很可能就是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生存竞争、繁重的工作压力、单一乏味的日常生活、沉重的生活负担等使我们经常生活在紧张的高压状态之下。

在很多人看来,压力是个不好的东西,认为它会让人心情沉重、行为受阻,甚至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如此看来,难道我们真的就被压力活活给“压死”了吗?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在日本江户时期,武士之风盛行,当时有个善于茶道的茶师,因茶艺精湛而被人赏识,寄居在一个显贵之家,每天的工作就是给主人泡茶、和主人参禅悟道。

一天,主人有事要去京城一趟,因为实在难舍茶师泡的茶,所以就叫茶师随他一起进京。

可是,那时的社会非常动荡,经常有武士和浪人横行霸道,茶师对此行深感担忧,于是向主人推脱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茶师,手无缚鸡之力,路上那么凶险,万一遇到什么不幸怎么办?”

“那你就打扮成武士的样子,别人看到你是武士,就不敢轻易欺负你了。”

见主人仍无放弃之意,茶师无奈,只好打扮成武士的样子,和主人来到了京城。

这天,茶师闲着无聊,就独自一人外出闲逛,一个武士迎面向他走来,看到茶师一副武士打扮,便指着茶师的佩剑说道:“看来你也是武士,那咱们就比试比试,切磋一下武艺。”

茶师根本不会武功,哪里敢比,只好老实交代自己是假冒的。没想到,那位真正的武士认为茶师假冒武士是对武士的不敬,遂决定杀死他。

茶师自知无法躲过此劫,便和他相约下午在湖边比武,武士答应下来,然后离开了。

可是茶师却越想越害怕,觉得自己根本不是那个武士的对手,肯定会小命不保。巨大的精神压力折磨得他最终放弃了生存的念头,跑回旅馆向主人请教一种作为武士的最体面的死法。

主人问清缘由后,什么也没说,只叫茶师再为他泡一次茶,茶师认真地为他泡完茶后,主人对他说:“你泡的茶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茶,你只要用你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武士就行了。”

茶师似懂非懂地应约来到了湖边,心想,既然死定了,那就什么都不管了,就像主人说的那样,最后好好泡一次茶吧,于是,当对手站在他面前时,他开始气定神闲地泡起了茶,动作从容而平静。

那位武士站在一旁看着,百思不得其解,越看越心虚,越发觉得这个茶师非同一般,甚至觉得茶师肯定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自己可能都不是他的对手。

就在茶师泡完茶,抽出剑准备应战的那一刻,武士终于不堪压力,精神崩溃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祈求茶师饶命,茶师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看完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是什么拯救了茶师。就是内心的从容和淡定。又是什么导致武士失败了呢?就是那种无形的精神压力。

其实我们生活的压力就像一杯水,有多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端多久。也许端一分钟,对你来说轻而易举;若是端一个小时的话,你的手可能会有些酸痛;要是端一天呢?那你可能很难办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感觉这杯水越来越沉重,直到自己觉得无法承受。其实,自始至终,杯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加,而是你对重量的压力感觉在不断升级。就像这杯水一样,如果你把这份压力一直担负在手上,随着时间的增加,你体力的消耗会越来越大,就会让你感觉这份压力越来越重,最终无法承担。如果想让自己承受这份压力的时间更长久,就要学会把这杯水放下,休息一会儿后再端起,你会发现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