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点子都是偷来的:史上最感性的60堂创新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总有更好的办法

创新高手怎么想问题

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想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平步青云,你就必须善于创新,能够创造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否则要想升职,恐怕就只能靠潜规则了!

你可能会问,怎么才能轻松成为创新者呢?有没有什么捷径?这种想法并不新鲜,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可事实上,无论在任何组织中,真正的创新高手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每天都是在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看上司脸色行事,上班、干活、下班、再上班……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创新高手们的做法则截然不同!他们总是在“如果”,总是在“假设”,总是在质疑现状。他们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知道如何适应团队领袖的节奏以及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每次遇到问题时,创新高手总是会思考为什么这个问题之前没人解决,并想出一套新办法来解决类似问题。

这样的创新高手在哪儿都是抢手的香饽饽。总部位于旧金山的www.prophet.com网站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中90%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希望自己的团队中能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氛围”,希望自己的团队成员能够更有“好奇心”,更有“创造力”,希望自己的团队成员能更有冒险精神。

从此时此地开始创新

如果你正身处这样的团队,那么恭喜你了!如果不是,也没关系,创新是随时随地的事,在哪儿你都能成为创新高手。下面的两个技巧虽然看似平常,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1.学会倾听

想想看,你的公司,或者具体点说,你的部门或团队,究竟在为谁服务?你们的客户是谁?他们是在购买你的产品还是服务?

无论你是在为谁提供产品或服务,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一定会有自己的需求!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可真的有人在倾听吗?

问问自己,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想要达成什么愿望——你该怎样调整自己,帮助对方实现目标?想想看,你手头能否找到一些调查问卷结果、客户意见表、客户建议,甚至是投诉意见,这些都能帮你了解对方需求。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些信息的价值,但其实它们才是真正的宝贝。千万不要做“入宝山而空回”的傻事。这是你倾听客户,改进自己的最佳机遇!

想想看,你的客户在告诉你什么?他们:

·究竟想要什么?

·希望你改进什么?

·希望你避免什么?

·希望你能帮他们一劳永逸地消除什么问题?

·你或者你的公司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帮他们达成心愿?

2.关注长期趋势

潮流这个东西很短命,很多风靡一时的东西转眼间便会随风而去。很多潮流都是媒体炮制出来的,它们的目的是吸引观众、听众或读者。而趋势则不会朝三暮四,往往会保持很长时间。

举个例子,今天西方社会的一个趋势是肥胖化或者说超重;还有一个长期趋势是“绿生活”运动,人们开始追求环保、可再生、可持续发展。这种趋势要用很多年才会形成,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事实上,我希望“绿生活”不止是一种趋势,最好能成为一种渗透到人性深处的理念。

想想看,如今有哪些长期趋势会影响你的行业或职业?它们就在那里,很容易发现。打开你的行业期刊、报纸、简报、网上论坛,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人在关心行业趋势问题,包括你的上司、公司CEO、董事会主席、股东代表等等,甚至连你的公司都在每天公布一些新的信息。

一旦学会倾听客户,倾听行业趋势,你自然就能更轻松更准确地判断客户需求,从而也就更容易为对方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创意的产品或服务。

《穿普拉达的恶魔》的启示

预判别人的需求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想必大家都看过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和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主演的《穿普拉达的恶魔》(The Devil Wears Prada),其中就讲到了安妮是如何通过预判上司需求而成功上位的。

在这部电影当中,安妮·海瑟薇扮演的是时尚杂志出版人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助理。入职第一个星期,日子像是在地狱!斯特里普每天不做别的,似乎主要工作就是对小安妮挑三拣四,满嘴放毒箭,“服装太糟糕,毫无品味”,“做事方式不对,简直像个乡巴佬”,“效率低下,总是磨洋工”等等。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安妮开始学会了观察上司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总结其做事风格。时间一长,她就越来越能适应上司的需要,甚至能提前一步,在上司开口发令之前就把事情做完,给对方一个惊喜。

没过多久,她就成了上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甚至渗透进了上司的生活,从一个不起眼的屌丝菜鸟成长为冉冉升起的职场新星,甚至被上司带到了时尚界的最高殿堂——法国巴黎时装展。

安妮不是仙女,她能做的,你也可以做到!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倾听我们的客户,关注长期趋势,去预测他人的需求。

每次发生重大变化,很多人都会倒抽一口凉气,“什么情况?”“怎么回事?”而创新高手则会仰天大呼:“My God!机会来了,我的时代降临了!”

其实大多时候,预测别人需求并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哈利路亚!你并不需要每天趴在网上,像个菜鸟股民那样时刻关注市场动向,你只要留意自己的上司每天都在看什么,然后照做就可以了——这个道理很简单,是吧?

随着逐渐沉浸到行业之中,慢慢摸透整个行业的内部情况,你就会更容易预测同事和上司——以及上司的上司——的需求,让自己在团队中变得无可替代,你会成为举足轻重的激励高手、独当一面的执行达人、怪招频出的职场奇才……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各位,新生活快乐!

古怪组合的玄机

曾经有个朋友告诉我,试试把花生酱涂到芹菜棒上……如果你觉得这想法有点古怪,不妨马上试试看。我敢保证,这想法听起来很怪,但吃起来味道确实不赖!于是我便举一反三,“花生酱+胡萝卜”,“花生酱+黄瓜条”……后来还有人跟我说她尝试了“花生酱+苹果”、“花生酱+香蕉”!

出于某种奇怪的原因,有些看似稀奇古怪的组合往往能带来出人意料的效果——“1加1”真的可以“大于2”!比如说“摄像头+网络”就是视频,如今视频会议大行其道,人们相隔千里,依然可以面对面交流,每年为公司节省上百万费用。

你也可以想到类似的创意,看看四周,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有什么看似异想天开,但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想法吗?

记事贴变形记

记得有一次做市场推广,我让助理在记事贴上手写几句表示感谢的话,贴到包裹里,然后发给多家客户。

大概写完十张之后,她想出来个办法:拿出一张白纸,把记事贴逐张贴到一张A4白纸上,横三竖三,每张白纸上贴九张,放到打印机托盘上。然后她打开空白Word文档,在白纸上写下那几句感谢的话,复制,粘贴,横三竖三,打印……大功告成!简直是个天才!

虽然不是每张记事贴上都是手写字,但我毫不在意,反而是她的创意让我大为赞叹!本来要一个下午才能完成的事,结果她30分钟就完成了——这个办法我到今天还在用!

畅销书作家保罗·斯隆(Paul Sloan)在其大作《领导者水平思考指南》(The Leader’s Guide to Lateral Thinking Skills)中指出,所谓创意,其实就是“将现有想法进行某种组合”。

斯隆发现,一些最伟大的创意其实都是“把现有的几种东西组合到一起,从而制造出一个更好更经典的东西”,就像在铁里加上铬、镍、钛就可以做成不锈钢一样!

斯隆还指出:“仔细观察客户使用你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创意。”比如说客户通常是否会把你的产品和其他什么产品放在一起用?如果真有这种情况,你的机会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对产品做些改进,以便让他们在使用你公司产品时感觉更方便。

更多怪招……

奇怪的是,有些组合看起来越是古怪,效果就会越出乎意料,给你带来的收益也就越高。

打个比方,前人曾经把时钟和闹铃组合到一起,结果发明了闹钟;有人把手推车和行李箱组合到一起,最后发明了滑轮行李箱;还有人把打印机和电话结合到了一起,从而发明了传真机……类似的发明数不胜数。

好了,现在开始,站起身来,举目四望,走到公司前台、走廊、打印区、茶水间、上司办公室、会议室、停车区……想想看,有什么灵感吗?能不能在某个领域做些改进?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大家工作得更有效率?工作时心情更舒畅?

仔细揣摩揣摩你公司的产品,想想看,你能把这些产品组合成什么新产品吗?或者能为这些产品找到什么新的用途?经常这么想想,你很快就会成为公司里鼎鼎大名的创新高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正在淋浴、在蒸桑拿,也可能正躺在床上,突然之间,宾哥!(bingo!)灵感敲门,困扰你多日的问题终于找到答案了!

似乎当我们什么都不想的时候,灵感反而更容易悄然而至——这就是所谓的“尤里卡效应”(The Eureka Effect)。

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他跳进浴盆,准备好好洗个热水澡,刚进澡盆,他便突然大叫:“找到了!找到了!”然后光着屁股兴奋地冲上了锡拉丘兹的大街。

原来,阿基米德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国王断定自己的王冠是否被掺假了,由于不能损坏王冠,而且当时人们还没有“密度”的概念,所以这让他很是为难。就在跳进澡盆的那一刻,阿基米德发现,由于自己的进入,澡盆里的水也相应溢出了一些,一瞬间阿基米德醍醐灌顶,并最终查明皇冠的真相!

类似的故事还有,据说我们那位流芳百世的大科学家伊萨克·牛顿也是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脑袋才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

无论这些故事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们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并最终让我们人类受益无穷。

“尤里卡效应”往往都是多年辛勤努力的结果。在其大作《超绝生物学》(The Biology of Transcendence)一书中,作者约瑟夫·奇尔顿·皮尔斯(Joseph Chilton Pearce)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数学家威廉姆·汉米尔顿(William Hamilton)曾经用了15年时间钻研一个数学方程,最后,就在他感觉极度失望,准备放弃的时候,他突然灵光一闪,答案出现了!

皮尔斯认为,寻找答案的过程至关重要,哪怕看起来毫无进展,但实际上,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积聚大量势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大脑会始终保持高度活跃,各个神经元之间会不停地形成连接,答案随时可能会出现。俗话说:“幸运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

如果你想要在工作中成为创新高手,在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不要轻易放弃,用心去“熬”,答案一定会找上门来。

《狂喜》(Ecstasy)的作者马格哈里塔·拉斯基(Margharita Laski)曾经将“尤里卡效应”归结为6个步骤:

·提出问题

·寻找答案

·遇到瓶颈

·放弃希望

·实现突破

·解决问题

灵感不是轻易就会上门的,对吧?

人类历史上的创新高手都是提问高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都是普普通通,吃喝拉撒,跟常人无异。

皮尔斯发现,“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的区别在于,成功人士在失败之后再反复尝试很多次”。在创新的道路上,千万不要做稍有成就便志得意满的兔子,要学做埋头向前的乌龟。幸运会青睐能坚持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次加上一点思考,就像做拼图游戏一样,最终便会柳暗花明。

在其中某段时间,你肯定会感觉毫无进展,但千万别放弃,思考的过程本身就可以给你的大脑数据库注入更多能量,从而把你一步步带向答案。集腋成裘,量变引起质变,直到有一天,电光火石间灵光一闪,一幅美丽的图景便会浮现于眼前!

所以,碰到一时解不开的难题千万别放弃,先把它存进大脑,一有时间就想一想,思考本身就有价值。下次当你漫步雨中,观赏雪景,或者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的时候,“尤里卡效应”或许会不经意间出现,好好享受吧!

心无旁骛,异想天开

“心流”概念发起人米哈伊·奇凯岑特(Mihaly Csikszentmi-halyi)是研究人的心理满意度和日常活动之间关系的大师。他指出,心流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只有当一个人在全神贯注于某项任务时,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心流。想想看,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全身心投入到某种工作中,心无旁骛,忘记时间,完全被吸了进去……这就是心流。

公司无论大小,创新能力都至关重要。有时一个创意可能也不会让你的公司立刻一飞冲天,但日积月累的创新却会让它收益无穷。当然,这些创意一定要有质量。

一堆馊主意怎么也无法变成顶级创意,只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拖累整个团队。

进入心流的方法之一就是“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最经典的例子恐怕要数肯尼迪总统了。1962年,肯尼迪总统宣布,在60年代结束之前,美国要把人送上月球表面。这就是所谓的“人类的一大步”!遗憾的是,肯尼迪本人并没有活着看到自己的设想成为现实,但他的设想却激励整整一代人,并最终改变了人类历史。

2000年,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梅琳达创办了盖茨基金会。刚开始该基金会的目的是:用商业策略经营慈善事业,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减少贫困,扩大教育机会,与世界分享信息科技。怎么样,这个设想够大吧?

盖茨基金会后来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基金会,全力帮助人类提升健康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截止到2007年,该基金会的资产规模高达387亿美金,每年投入数亿美元用于HIV研究,资助“同一个世界健康协会”(Institute for One World Health )、全球疫苗及免疫联盟(the 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s)、儿童疫苗项目(Children’s Vaccine Program),在全球范围内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国际农业发展,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图书及教育资源。

没错,你不是美国总统,也没赚到自己的第一个10亿,但这并不代表你不能提出大设想。想想“杰克和豆梗”的故事吧。虽然有些不太相信,但杰克还是把小豆子种到了土里,没过多久,一根巨大的豆梗破土而出,直插云霄,杰克沿着豆梗爬到云彩上,最终找到了藏在天上的宝藏!

想想你手头在做的工作,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怎么才能彻底解决这些小事,带领整个团队提升到更高层次呢?

如今很多餐厅会给经常光顾的客人准备一个呼机,这样客人们可以先做其他事情,不用坐在餐厅大堂里傻等;还有些公司会给销售代表们随身配备扫描设备和POS机,这样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处理订单。这些想法其实并不宏大,但效果确实很明显。

异想天开之所以能帮你激发心流,因为即便这些设想并不现实,它也能给你带来很多“副产品”。说不定你的某个销售人员偶然说出某个字眼,突然之间,你得到启发,一个长久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了!

在《心流》一书中,奇凯岑特指出,很多创新天才“都未必是那些平时才华横溢的机灵鬼”,但他们会终日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随着浸淫日久,新点子和新创意自然就层出不穷了。

所以首先要学会提问,提一些比较大的问题。一时找不到答案没关系。慢慢来,寻找答案本身就是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些天才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创新绝对不是超高智商者的专利,你也可以成为创新高手。

身处这个高科技时代,各种通信手段层出不穷,让我们很多时候都无法专心进入心流状态。绝大多数人都没耐心熬下去,都希望能一上去就成为专家,甚至不动脑子就解决难题。但其实手头的难题或许过去了,真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你在工作中投入的所有精力——你参加的课程,读过的书或文章,跟别人进行过的讨论——都会在你的脑子里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在你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让你受益无穷。

当你全身心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时,你自然就会体会到心流的快乐,祝你旅途愉快!

人人都有四个大脑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种说法:只有摆脱情感的困扰,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要想在管理团队时保持理性,就一定要忽视压力和感受。是这样吗?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有效思考本身就是个情感现象。在思考过程中,情感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能量,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做出更好的决定——所以全脑思维是一种不错的决策方式。这也就意味着你要学会调动情感来帮助自己思考。

你或许已经知道人类左右脑的分工。人的左脑擅长进行分析,处理数据、秩序和细节;而右脑则更富创造性,敏感、积极,有准确的直觉。

研究表明,60%的人都是左脑思维。无法同时调动左右脑的人往往会排斥变化,不善于体会别人的感受,无法理解别人的想法。

开动全脑可以让你更自由,不再拘泥于许多程式化的东西,从而激发更多创造力。此外全脑思维还可以帮你加强团队沟通,激发所有团队成员,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如果我有四个脑

奈德·赫尔曼(Ned Herrmann)曾经在《全脑商务书》(The Whole Brain Business Book)一书中谈到,人的左脑实际上是由A象限(分析)和B象限(组织)组成,右脑则包括C象限(情感)和D象限(概念),每个象限都代表一种完全不同的应对挑战方式。

比如说你想买辆车:

A象限的分析如下:“我想买这辆车,因为它有260马力,每加仑汽油能跑50公里,而且价格只有20000美元。”

B象限则会告诉你:“我想买这辆车,因为它被《消费者》杂志评选为‘年度最有价值车型’,节能省油,还有三年保修期。”

C象限的思考则是:“这辆车颜色太棒了,销售小姐人很好,还说有问题随时可以给她打电话!”

D象限的想法如下:“这辆车子有流线型设计,排量不高,对环境污染小,还有环绕立体声音响,能帮助我更好地放松,在路上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

想想看,如果你的团队成员能学会启动这四个象限,那整个团队战斗力将会怎样?

大脑助推器

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左脑思考,所以要想脱颖而出,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开动右脑,让四个象限同步启动。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我建议你不妨试试下面三种方式:

1.有创造性地做计划——遇到问题时,不妨试试信手涂鸦,做白日梦,随便乱画。让大脑自由漫游,尽量不要感受到一丝压力;

2.移动身体——某些身体运动也可以帮你平衡左右脑。原地踏步、呼啦圈或者竞走等,都是不错的右脑思考姿势,如果这些还不行,那就试试拼命摇动臀部;

3.换个手写——如果你平时用右手刷牙、就餐、写字,那就试试左手。没错,刚开始确实感觉很不习惯,写出来的字简直让人脸红。但只要稍加练习,技术就会慢慢提高,而且还会让你新意迭出。

在使用全脑思维方式做决定时,你的额前叶会自动协调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动,你的大脑和身体也会趋于协同,你的创造力、领导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好了,现在开始开动全脑,重新出发吧!

世上没有坏消息

只要活着,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挑战!据我所知,对于很多人来说,每天上下班通勤就是一种挑战,战胜疾病是挑战,照顾老人孩子是挑战,维持家庭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基本开销都是挑战。

一句话,挑战无处不在!

组织内部更是如此,你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预算或者人手来完成任务。各种障碍也是随时会冒出来,有时是在任务完成到一半时,有的是在最后一分钟。

我们无法回避挑战,但却可以选择用什么态度来加以应对。已故管理大师克莱蒙特·斯通(W.Clement Stone)在应对坏消息时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每次有人进来告诉他哪儿出了问题时,斯通的第一反应永远是:“太好了!”

然后他会想想怎么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每次都会成功!

从坏消息里听到好消息

斯通的反应常常会让前来报信的下属大吃一惊。难道还会有人喜欢听到坏消息?

但事实上,斯通这么做可谓一箭双雕。

首先,这样一来,就没有人会向他隐瞒坏消息,这也就意味着他随时可以了解到公司的最新动向。除此之外,斯通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一听到坏消息,他便立刻会设法寻找其中的机遇——想想看,这会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何启发?

记得许多年前,有一次我给数百位客户发去请柬,可请柬刚发出去,我就发现原来上面有条信息是错误的。真是太糟糕了!“我怎么会干这种蠢事呢?”于是我开始思考该怎么把坏事变成好事。

答案很快出现。我给所有客户重新再发一封,注明上一封请柬中的错误,并提醒客户正确的信息。

没错,这么做成本确实高了不少,而且有的客户还会感到愤怒,有的客户甚至根本不会读第二封请柬。但结果呢?近80%的客户都来到现场,整个活动大获成功。

时至今日,每当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麻烦时,我总是会想该怎么把它变成新的机会。

重大挑战

马格西·博格斯(Muggsy Bogues)从小就喜欢打篮球,可问题是,他的个子不高,甚至比很多同龄人都要矮小,成年之后,他的身高只有1.6米。可他最终还是打进了NBA,甚至还成了大明星!他是怎么做到的?

博格斯把自己的身高变成了优势,由于重心较低,他在盘球时对方球员几乎根本不可能把球截下来。此外他还成了一名出色的防守后卫,被称为球场上的“小虫”、“矮子强盗”,一度让对手闻风丧胆。

想想看,你在工作中有哪些短板?怎么能把它变成优势呢?

“晨雾康宝”的故事

很多年前,我的姐姐南希曾经给我发过一首波歇·尼尔森(Portia Nelson)的诗:

I

我走在大街上

人行道上一个深坑

我掉了进去

不知所措

坑里的我孤立无援

这不是我的错

我用了好久好久才爬了出来

II

我走在同一条大街上

人行道上有个深坑

我假装没看见

又掉进去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

可,这根本不是我的错

我用了很长时间才爬出来

III

我又走在同一条大街上

人行道上有个深坑

这次我看到了

可还是掉下去了……都养成习惯了

我睁大双眼,看清自己的处境

没错,确实是我的错

我很快就爬了出来

IV

我走在同一条大街上

人行道上有个深坑

我绕道而行

V

我来到了另一条大街上

这首简单的小诗传达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每个问题中都蕴含着答案,只要睁大眼睛,看清形势,你就能找到出路。当上帝为你搬来一个问题时,他一定同时为你奉上了答案。

缩小产品规模

一位家装公司的销售员最近陷入了苦恼。公司的产品——瓷砖——规格太多,一共有六种形状,每种形状有超过20种颜色,这也就意味着所有顾客都面临着超过100种的选择。

结果呢?每次顾客都会用很长时间挑选自己喜欢的瓷砖,销售过程耗时漫长,销售人员也怨声载道。不仅如此,由于品种繁多,公司要增加库存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所以积压的成本也相应增多……

经过一段时间了解顾客需求之后,一位销售员开始尝试缩减产品规模,他告诉顾客:“这几种颜色都很受欢迎,但这款‘晨雾康宝’卖得最好,我觉得它很适合您。”

这款产品融合了棕色、灰色、橙色、黄色和绿色纹理,几乎放在任何房间里都合适。就这样,通过突出“晨雾康宝”,这位销售人员缩小了产品范围,缩短了销售过程,大大提高了销售效率,公司也解决了库存问题——随着顾客选择范围越来越集中,公司只需要加大最受欢迎的几款产品库存,其他产品只要很少量库存就可以了。这正是所谓的“一举三得”。

这一方法很快被其他销售人员效仿,整个公司销售额也迅速增长起来。

很多时候,答案就藏在问题之中。想想看,你怎样改进你自己,你的团队,甚至整个公司的效率呢?

红色文件夹的神奇功效

我曾经供职于华盛顿特区的一家小型管理咨询公司,上司是个,怎么说呢,特别没有条理的人。每次交给他什么东西,他都会随手一放,然后就不知道去哪儿了。每次问他上次给他的文件看了没有,他都会一脸茫然……

当时我并不是他唯一的下属,每次我跟其他下属一起聊天时,大家都会抱怨上司的这个坏习惯,都觉得这样的领导简直让人发狂。

后来我才发现,这件事在公司里早就心照不宣,大家每次都会拿这位上司的最新囧事开玩笑,我们甚至把上司的办公桌命名为“暮光之城”,因为无论你把什么东西放在上面,最后都会莫名其妙地消失,好像被吸进了另一个空间!

更糟糕的是,这位上司并不是一个开明的人,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忠告。

给他的文件十之八九有去无回,时间一长,大家也开始学乖了,每次给他文件时都会做个备份。可想而知,整个公司效率低下,上司的坏习惯让每个人都浪费很多时间。

答案就在拐角

后来我想到一个办法。每次给上司文件时,我都会准备一个专门的红色文件夹,“万黑丛中一点红”,非常显眼!这样不管他的办公桌有多凌乱,只要我需要,就能一眼找到我的文件。每次开会时,只要上司一问我,“对了,上次你给我的文件呢?”我就能在第一时间从他的文件堆里找到文件。

这个办法是如此简单而有效,我甚至埋怨自己之前怎么没想到。你可能会想,那其他同事呢?他们也可以配备自己的专属文件夹,绿的,紫的,白的……如果大家真的这么做的话,就算上司桌子再乱,那至少看起来也像是一道美丽的彩虹。可事实上,根本没人留意我的创举,更别提学习了。

斯隆-凯特琳研究所(Sloan-Kettering Institute)的创始人查尔斯·凯特琳是上个世纪最有才华的发明家之一。他的一系列发明,包括改进汽车引擎等,改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整个汽车工业。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卓越的作家和演说家,他的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问题和答案是手牵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站在问题身边的答案。”凯特琳认为,要想成为创新人才,你必须学会发现问题的价值。

最近伯尔尼·西格尔博士也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在他的新书《爱、药和奇迹》(Love,Medicine and Miracles)当中,西格尔博士指出,每次接待病人时,他都会问对方:“请问这次生病给您带来什么好处呢?”

病人的幸福

病人一听到这个就会倒抽一口凉气,感觉自己像是进了精神病院!有人会马上火冒三丈,愤然离去;有人则会不知所措,目瞪口呆:“你啥意思?这次生病的唯一好处就是可以请病假。”

西格尔博士指出,行医几十年来,他发现,很多病人之所以生病,全部或者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或者说他们应对家庭或个人变化的方式。

有些病人会比较配合,在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之后,他们会告诉西格尔,“生病让我更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了”,“生病会让家人更加关注我”,或者“一生病,有些事情我就不用做了”。这种心态往往有助于病人康复,能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其实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学会运用刚才说过的方法,你就能很轻松地转换视角,把问题变成机遇。

问题是戴着面具的盟友

在其大作《阻力最小之路》(Path of Least Resistance)一书中,罗伯特·弗利兹(Robert Fritz)谈到了“把问题当成最好的朋友”这一理念。弗利兹认为,问题可以让你看清自己真正的需要,可以为你提供最精确的诊断信息。

好吧,你可能会问,一个让你坐立不安的东西怎么会是最好的朋友呢?再细想一下你眼前最迫切的问题,问问自己,它怎么会是我最好的朋友呢?冷静地思考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比如说现在是本月中旬。你的团队要在月底之前完成一个项目,时间紧迫,上司答应你要给你再增加个人手,这个至关重要。可今天早晨一进办公室,你便接到消息,上司的承诺泡汤了,公司无法安排人手。

所有人都牢骚满腹,哭天抢地。

你该怎么办?该怎么把这个问题看成“最好的朋友”呢?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首先你很清楚,整个团队都在指望你,所以你现在根本没时间去哀怨,去指责谁。你必须保持团队和谐融洽,携手并进。要让所有人都集中精力完成手头的工作,绝对不能多想。你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失败,一定要打赢这场硬仗。

没办法,你必须重新修改项目方案,重新审视自己的进度表和阶段性目标,你必须保持专注。这是提高你管理水平的一个大好机会,每个人也必须用尽全力完成手头的工作,所以它未必是件坏事。

此时你突然发现,随着项目推进,你的团队成员工作能力已经得到了明显提高,你相信,这个项目完成后,所有人的身价都会有所上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没有增加人手,你也不用增加预算,你的项目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这个项目绝对会让你一战成名——就好像詹姆斯·洛弗尔(James Lovell)因为完成“阿波罗13”的返航而名垂青史一样。

整个公司都会认为你是可造之材,高层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的履历表上也会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问题一个接一个,最后日期一天天逼近。一些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上司没有及时给你批复等等。外部客户、其他部门、其他合作伙伴们没有及时回复,有时团队成员甚至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竞争对手也在伺机而动,幸灾乐祸地等着看你失败,你也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必要的学识和资料应对眼前的挑战……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你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位好朋友。一旦能够冷静下来,清醒地判断形势,你就可以想到办法走出泥潭。

不如暂时放下书本,拿出纸笔,列出你目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困扰你已久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每个问题下面,写下这样一句话:“这个问题是我的好朋友,因为……”

没错,就这么写下去,把所有的问题都看做是朋友。打个比方,你的上司突然无故提前了截止日期,答应帮忙的一位媒体朋友突然失踪了……

想想看,这个问题能否帮你提高技能?

它是否能逼着你在某些方面做出改进?

它是否能让你想起其他资源?

还有其他后援吗?

一旦解决这个问题,你便可以得到怎样的奖励?

你是否会因此而被认为是不可或缺之才?

完成这个项目会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

…………

发现没有,问题有时真的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