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叙(28)

(惟孔子之徒乃能明于礼乐,审于服丧三年哭泣,而晏子攻之。益可知礼乐为孔子所作,凡此皆从邻证而得之。)——右《礼》为子所作。

《乐》,旧名。郑、卫之声,倡优侏儒,犹杂子女。是今六代之乐,黄帝《咸池》、尧《大章》、舜《大韶》、禹《大夏》、汤《大翙》、文王《象》、武王《武》,皆孔子作,制氏所传,是也。孔子新作雅乐,故放郑声。郑声之名为郑,如今昆曲弋阳腔之以地得名也,盖当时所风行天下者,非徒一国之乐。

子墨子曰:“问于儒者,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墨子公孟》)

(墨子问“儒者何故为乐”?然则非儒者不为乐矣。儒为孔子所创,故知乐为孔子所制,墨子乃敢肆其轻薄诋诽也。“乐所以为乐”,欢乐之义,乃真“为乐”之故也。墨子乃云“犹室以为室”,戏侮之甚!可见异教相攻,无所不至。此孟、荀所不能不发愤者欤?)

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先王之《书》,《汤之官刑》有之,曰:“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其刑,君子出丝二卫,小人否。似二伯黄径。乃言曰:呜呼!舞佯佯,黄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搜,其家必坏丧。”察九有之所以亡者,徒从饰乐也。于《武观》曰:“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故上者天鬼弗戒,下者万民弗利,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士君子,诚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墨子非乐》)

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未制作之时,取先王之礼乐宜于今者用之。尧曰《大章》,舜曰《箫韶》,夏曰《大夏》,殷曰《大沄》,周曰《大武》,各取其时民所乐者名之。(《公羊》隐五年何注)

黄帝之乐曰《咸池》。(《乐纬动声仪》)颛顼之乐曰《五茎》。帝喾之乐曰《六英》。尧乐曰《大章》。

舜乐曰《箫韶》。禹乐曰《大夏》。殷乐曰《大沄》。周曰《酌》。

孔子曰:《箫韶》者,舜之遗音也。(并同上)乐则《韶舞》。(《论语卫灵公》)

故《春秋》应天作新王之事,时正黑统,王鲁,尚黑,绌夏,亲周,故宋,乐宜亲《招武》,故以虞录亲乐。(《繁露三代改制》)

(乐声要眇,其传最难,以其音节铿锵,寄之于声,易于变失。三百篇之古乐存于汉者,大戴《投壶》仅存《关雎》、《卷耳》、《葛覃》、《鹊巢》、《驺虞》、《鹿鸣》、《白驹》、《伐檀》等八篇。汉人乐府,至六朝仅存《上之回》、《艾如张》、《将进酒》廿四曲。六朝乐府,至唐仅存《清波》、《白鸠》、《乌栖》、《子夜》等六十四曲。唐之“黄河远上”,见于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尚有音节,余则亡矣。宋词之《九张机》、《滚板》、《尾声》,至元而亡。元《九宫曲谱》,北曲,亦至今亡矣。晋荀勖复古乐之八十四调,至龟兹乐入而废;耶律破晋而取之,宋、金则亡之矣。龟兹四旦二十八调,至宋而亡。宋之十六字调,至元而亡。元九调,工上尺合士生一凡五六,今则仅用七字调而已。通计古今乐无能久存者。汉以后文字日备,然自汉至元三百年前之乐,无一存者。即乐器,亦自琴瑟易而筝琶,今则筝琶亦废。曲声之存于今者,最古仅有明嘉靖之昆曲,然自梆子、乱弹出后,亦几等《广陵散》矣。嘉靖去今仅三百余岁,若嘉靖前之乐,则无几微之存。汉章帝谒鲁孔子庙堂,尚能陈六代之乐,安有黄帝、尧、舜至章帝,将三千年,而《咸池》、《韶乐》乃能存乎?观墨子之所攻,故知孔子之制作,明矣。《韶乐》托之于舜,有揖让之盛德,民主之大公,尤孔子所愿望,故《春秋》录之。制氏传其“铿锵鼓舞”,是也。《汉艺文志》“雅琴”五种,孔子之乐声哉?又有《周歌声曲折》七十篇,久佚矣。)

子墨子谓公孟子曰:“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丧。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从事?”公孟子曰:“国乱则治之,治则为礼乐;国治则从事,国富则为礼乐。”子墨子曰:“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国之富也,从事,故富也。从是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今子曰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是譬犹噎而穿井也,死而求医也。古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为声乐,不顾其民,是以身为刑僇、国为戾虚者,皆从此道也。”(《墨子公孟》)

(攻服丧及诵《诗》,无暇听治从事。富而后教,文以礼乐,攻为噎而穿井,死而求医。此墨子遍攻《诗》、《礼》、《乐》者。指明丧礼,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而后攻之,可为《礼》、《诗》、《乐》皆孔子作之明证。若出于三代先王,墨子不应归之儒者而攻之。)

子墨子谓程子曰: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

(墨子攻儒而述其丧礼,曰“重为棺椁,多为衣衾,三年哭泣”,“弦歌鼓舞,习为声乐”,皆孔子《仪礼》、《诗》、《乐》之说。故知《礼》、《乐》为孔子作而非先王。)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事,不可守职;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晏子外篇》)

晏子曰: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教下;好乐而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使慈民;机服勉容,不可使导众。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劝众。儒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絫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墨子非儒》)

(墨子尚俭,故称晏子攻孔子盛声乐以淫民侈世,饰弦歌鼓舞、繁登降趋翔以聚徒观众。今考《仪礼》,登降趋翔之节最繁。诸生以时习礼,其家最盛。至于高祖围鲁,弦歌之音不辍。故知《礼》、《乐》二经,为孔子所制。若夫当时淫礼俗乐,则是时固有之,孔门所不听,亦非墨子之所攻也。)

——右《乐》为孔子所作。

《易》,旧名。孔子卜,得《阳豫》,又得《坤》、《干》。是今上下二篇,孔子作,杨何、施、孟、梁丘、京所传本,是也。卦彖爻象之辞,皆散附本卦,伪古本分之,抑为“十翼”,乱孔子篇数之次第者也。《系辞》,《太史公自序》称为《大传》,则传而非经。《说卦》出宣帝河内老屋,与《序卦》、《杂卦》皆伪书,非孔子作。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周本纪》)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记日者传》)

《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法言问神篇》)

是以宓牺氏之作《易》也,绵络天地,经以八卦,文王附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汉书扬雄传》)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而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汉书艺文志》)

《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文王图八,自演为六十四,故曰“衍”。(《论衡对作》)

伏羲作八卦,非作之。文王得成六十四,非演也。(《论衡正说》)

伏羲作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孔子作《彖》、《象》、《系辞》,三圣重业,《易》乃具足。(《论衡谢短》)

(据《史记周本纪》、《日者传》,《法言问神篇》,《汉书艺文志》、《扬雄传》,《论衡对作篇》,皆谓文王重卦,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有以为作卦辞者。是自汉以前,皆以为孔子作,无异辞。惟王辅嗣以六十四卦为伏泬所自重。《周易正义》“论卦辞爻辞谁作”云:“一说以卦辞、爻辞并是文王所作”,“按《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郑学之徒,并依此说也。”则影响附会,妄变《杨何传》史公之真说,其可信乎?至周公作爻辞之说,西汉前无之。《汉书艺文志》云“人更三圣”。韦昭注曰“伏羲、文王、孔子”。即《正义》所引:“《干凿度》云垂皇策者泬,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孔。《通卦验》又云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晋纪瞻曰:“昔庖泬画八卦,阴阳之理尽矣。文王、仲尼系其遗业,三圣相承,共同一致,称《易》准天,无复其余也。”(见《晋书纪瞻传》)亦无有及周公者。唯《左传》昭二年,韩宣子来聘,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德”,涉及周公。此盖刘歆窜乱之条,与今学家不同。歆《周官》、《尔雅》、《月令》,无事不托于周公。《易》爻辞之托于周公,亦此类。唯马融学出于歆,故以为爻辞周公所作(见《周易正义》“论卦辞爻辞谁作”)。或以爻辞并是文王作。《周易正义》“论卦辞爻辞谁作”,云“以为验爻辞,多是文王后事。案《升卦》六四‘王用享于岐山。武王克殷之后,始追号文王为王,若爻辞是文王所制,不应云‘王用享于岐山’。又《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武王观兵之后,箕子始被囚奴,文王不宜豫言箕子之明夷。又《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说者皆云,西邻谓文王,东邻谓纣,文王之时,纣尚南面,岂容自言己德,受福胜殷,又欲抗君之国?遂言东西相邻而已。”如《正义》言,爻辞又不得为文王作,则《艺文志》谓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者,谬矣!三圣无周公,然则舍孔子,谁作之哉?故《易》之卦爻,始画于牺、文,《易》之辞全出于孔子。“十翼”之名,史迁父受《易》于杨何,未之闻,殆出于刘歆之说。按《史记孔子世家》有《文言》、《说卦》,而无《序卦》、《杂卦》、《汉艺文志》亦无《杂卦》。《论衡正说》,“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此说《易》益一篇,盖《说卦》也。《隋志》“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易》既以卜筮得存,自商瞿传至杨何,以至史迁,未尝云亡失,又未尝有《序卦》、《杂卦》,《论衡》以《说卦》出于宣帝时,则史迁所未睹,其为后出之伪书,《孔子世家》为伪窜可知。王充云益《易》一篇,《隋志》云失三篇,因河内得之事,而附《序卦》、《杂卦》,是《序卦》、《杂卦》为刘歆伪作。可见三篇非孔子作,明矣。《系辞》,欧阳永叔、叶水心以为非孔子作。考其辞,频称“子曰”,盖孔子弟子所推补者,故史迁以为《大传》也。彖象与卦辞爻辞相属,分为上下二篇,乃孔子所作原本。歆以上下二篇,属之演爻之文王,既不可通,因以己所伪作之《序卦》、《杂卦》附之河内女子所得之事,而以为孔子作十篇为“十翼”,夺孔子所作而与之文王、周公,以己所作而冒之孔子,诪张为幻,可笑可骇。然孔子作传而非经,《易》有“十翼”而非止上下二篇,则二千年相沿,无有能少窥其作伪之迹者矣!今援引汉以前说,发露大旨,定《易》上下二篇,为孔子所作。)

伏牺作八卦,丘合而演其文,渎而出其神,作《春秋》以改乱制。(《春秋纬》)

(此条则以演六十四卦,亦归孔子矣。然谓演其文,或指八卦之辞言之,而六十四卦仍文王所演欤?但文辞则一字皆孔子所作。)——右《易》为孔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