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学(第四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8. 大成拳养生功法练用中关于放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之增述

大成拳各养生功法在练用研修过程之中能否正确理解、运用“放松”是练功、求效的关键,也是练功、养生的重点要则。但在习练、传授者的具体识、为之中,对大成拳拳学养生功、理、心法练、用过程中要求的“松”(放松)理解和认识各有不同、看法不一、练功要求的具体内容亦不一致,或区别甚大,而其功用、功效亦不相同乃至形成较大的差异。对此如何正确理解、正确要求、正确练、用则是出功、达效的关键所在,而在诸多不同的看法之中,如何才是正确的标准、出效的要则问题就显的格外重要,今就大成拳养生功、理、心法练、用中,有关“松”的问题进行综合补述、增解如下:习练大成拳养生功、理、心法、研修拳学养生之学,最关键的要求、要则、宗旨与拳学原则、原理的依据,则是首先遵从的关键所在,故必须在有确切、实用的正确标准的统一观点的拳学养生具体内容、原则、原理的依据上找根源方可有法可依、有则可守、有目的、有内容要求和确切的要领下练功、求效,否则再长期用功、刻苦研求也难免错识、误解、出偏、无效或反而于养生之求造成有害无益的弊、误。故对养生具体功、理、心法、与拳学义理正确原则、原理的根源、依据必正确无误方可,所以研修拳学、大成拳养生功中的“松”也要有确切、具体的依据(即有法可依方可),当知任何正确的高深的功、理、心法、原则、原理,是明确的、正确、确切的、固定的、不可能是不同的、相反的或多种多样的,故大成拳功、理、心法只能在确切、正确的认、知和识、为中才能有功用、功效,此是不可违背的拳学心法原则!研、修、习练大成拳拳学养生功理及练功中的“松”的依据和原则、原理,只有在王芗斋宗师的《大成拳论》和王芗斋宗师其他文献的有关论述中习求,方能找到依据、方为研、修拳学、练大成拳的唯一正确依据和则守、要义,除此别无它途可选(当然除王芗斋宗师文献所载外其王芗斋宗师口传心授的拳学心法之传授,亦为关键的依据。只是今天已无条件得其亲传了)。王芗斋宗师所著《大成拳论》是研、修大成拳的必习之重点文献,其拳学论述、拳语即是研、修大成拳所有功法、拳理、心法的依据和宗旨、对此习求大成拳时万不可违背、不可误解、不可误识、错为,方能研、修达效!王芗斋宗师的《大成拳论》是其著述中的重中之重,故其拳学内容极其充实、明确、包含全面,其每一句拳语均为研拳之要则和宗旨。《大成拳论》对大成拳学研、修的价值和重要性、丰富性、全面性占王芗斋宗师其他文献总合的比例为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是练大成拳门人公认的,无可非议(当然不练大成拳的人有其他看法,与练大成拳就无关了)。所以既然练大成拳研、修拳学,必须以王芗斋宗师的《大成拳论》著述的内容为依据,违背王芗斋宗师文献中的定论,又如何练好大成拳呢?王芗斋宗师在《大成拳论》“试力”一文中载有“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在“练习步骤”一文中有“与大气之呼应和波浪之松紧”,在“试力”一文中亦有“若动则能松紧紧松勿过正,实虚虚实得中平之枢中要诀”,在“论单双重与不着象”一文中有“即一点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在“歌要”一文中有“路线踏重心,松紧不滑滞”等诸多有关“松”在大成拳功、理、心法和拳学学术方面的论述和拳语。对拳学中“松”的正确理解、应用必须符合王芗斋宗师的拳学论述、拳语的原则、原理方可。

对大成拳拳学中的“松”是指绝对的“松”还是相对的“松”的识、为则亦应按王芗斋宗师的文献内容、拳语为依据方可识、为正确。在大成拳拳学中有关“松”的定义、概念和具体功、理、心法内容亦应以王芗斋宗师的拳学论点、拳学文献有关“松”的定论为依据方可正确识、为,所以只有如此细析、参解方可对拳学中的“松”有正确、确切的识、为。对大成拳功、理、心法及拳学学术义理中的“松”有了正确、确切的识、为之后方能出现良能、佳效致达拳学养生的目的。而其养生的功、效如何亦应以实际的效果来鉴别,即功效、效果也有最佳、一般,其进度亦有快、慢之分和时、日长短之别,故最佳功效和最快进度亦应在相互的比较中才能区分,其结果如何亦与对“松”的理解正确程度和具体练功时对“松”的掌握、运用是否正确相关。

今就大成拳拳学养生功法中有关“松”的功、理、心法内容根据王芗斋宗师上述文献的有关论著对“松”的拳论内容进行增述、补解:王芗斋宗师所论“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是指一切法则中无微(指所有细微之处)不有(无所不有、都有)松紧之别,当知“松、紧”在拳学中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统一,“松”在现代人体科学、医学、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力学、生物力学学术学理中是指抑制(放松),而紧是指兴奋(紧张),如从人体肌肉组织的“松”、“紧”与神经传导方面分析,“松”泛指肌肉不紧张、不用力,“紧”是肌肉用力、紧张,但王芗斋宗师在上述拳语中是指无不有松紧,其正解应该是“松”和“紧”在一切法则中(包括拳学、大成拳中、乃至大成拳养生功法中)无不包含“松”和“紧”两个方面的内容,故大成拳养生桩中要求的“松”虽然符理,而亦应知“紧”也同时包含在统一的功法要则之内方为对“松”之正确的拳学识、为,其道理和根源亦应从拳学心法的角度上作进一步的精析、深解方可晰其髓要,而王芗斋宗师拳语中的“与大气之呼应和波浪之松紧”之语是指大成拳功法、拳理中的“松”和“紧”两个方面相互共有的义理、内容而言,而“若动则能松紧紧松勿过正”之拳语亦是“松”、“紧”与“紧、“松”两个方面均含之意;其“勿过正”是指不能超过上述有关“松”和“紧”之间正常、正确的内容,如过于强求绝对的“松”或过于强求绝对的“紧”都是错误的(即都是超过正确限度的误识、错为),而“松紧不滑滞”之语亦指“松”和“紧”两个方面在拳学中的内容不可轻忽而失,亦不可强求过限,而“即一点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的拳语亦指在一点(极小的条件下、情况下)亦有“松”、“紧”之别的内容。故在研、修大成拳习练大成拳时必先知“松”与“紧”两个方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方能真正了解何为“松”与“紧”的关系。

在拳学、大成拳中,“松”不是指绝对的全部不用力,紧也不是指绝对的全部只用僵呆之本力,因为人的肌体在练功时绝对的“松”、全身全部都“松”必导致“懈”,而单纯、绝对、全部的“紧”在练功时必导致“僵”,故王芗斋宗师的拳语中亦有“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之论,故过“松”必“懈”、过“紧”必“僵”、全“松”必“懈”、全“紧”必“僵”,此是拳学对于“松”、“紧”、“僵”、“懈”的不同关系之正解,而将“松”理解成绝对的“松”来指导功法练、用时,是错误的识、为,实际也不可能以此来练大成拳养生站桩功了,如以此错为训练功时全身必造成绝对的“放松”(绝对的不用力)人体的所有肌肉都“松”(松弛、抑制)人就会马上瘫在地上了,如何站立不动、保持身体平衡和保持全身各部站桩时的间架结构在静立不动的条件下练功呢?!当知在练养生站桩功时,保持站立、保持身体平衡、保持一定的桩式间架结构不变形,必须有一部分肌肉在紧张、在工作(兴奋、用力)的条件下在工作才能达到人体站立、平衡、姿态固定的静功行功状态,人才能立得住、不摔倒、不晃动、练功的间架不变形,并非一点力不用,只要站立、只要身体不变形就有力能作用,就有一肌的相对兴奋、紧张、只是力度较小而已,这是因为人体的一部分必须工作的工作肌在工作,这也是练桩功养生的拳学第一随意运动的功法训练内容必应有的条件,否则如全身都绝对的“松”(放松)其必导致瘫、倒在地上,当知只要有肌肉在作功(工作)就是有肌肉在兴奋状态、在紧张、在用力,只是力的大和小的区别而已,如从拳学、学术、学理上具体地析解时,只要人站立或一抬手、一睁眼、其必有有关肌肉在运动、在工作(亦指不是放松、是用力),只是力度微小而已,故不能绝对的“松”,亦是在有含“紧”的条件下的“松”,也是在含有“松”的条件下的“紧”,在小的力度运用、在小的动作、在放松的站立,其中必含有一部分肌肉的工作(在兴奋、在紧张)才能达到,否则必不能完成练功所要求的内容,故王芗斋宗师亦有“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之说,在拳学中亦有“全松必懈,全紧必僵”之明论。

如从“松紧”与“懈僵”的学理关系分析,“松”是相对的放松,而“懈”是绝对的放松,“紧”是相对的兴奋,“僵”是绝对的用力;在练功时必以“松”中有“紧”、“紧”中有“松”而识、为才是真正正确的“松”和“紧”,当知人在静卧时心脏一分钟也不能停止跳动,否则人会很快死亡,而心脏的跳动正是心肌在一“松”一“紧”的“松”、“紧”两方面的反复兴奋抑制的一松一紧的过程中才可完成,而人肺的呼吸也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肺的呼吸要靠横膈膜在胸、腹腔之间上下牵动才能完成,其动作也是在一“松”一“紧”的条件下才能完成,故只有在练养生功时调节好“松”和“紧”之间的关系、不绝对对的“松”也不绝对的“紧”才能以正确之法的形式练好养生功、才可出功、达效。而练养生功更应必须避免“懈”和“僵”方为正确,此亦为养生中正确理解、运用“松”的关键,而“懈”在拳学中是指单纯、整体、全部的放松造成的,其特点是单纯的、绝对的柔、懈、绵、软,而与无知觉的睡卧没有区别;而“僵”是指单纯、整体、绝对的用笨力、僵力、呆板的紧滞,此两者(指“懈”、“僵”)在大成拳拳学中是错、弊之为,于拳学功效之求极为不利。而“松”在拳学中的正解是指要求达到休息肌必须抑制、不用力、放松,而工作肌在休息肌“松”的条件下工作肌还要工作(不能放松),故是“松”中有“紧”亦是相对的“松”非绝对的“松”、而“紧”在拳学中的正解是指工作肌的“紧”,而在工作肌“紧”条件下休息肌必须放“松”,才是拳学中“紧”的正确识、为,故拳学在功法练、用过程中(包括养生、技击)均应达到必须工作的工作肌要“紧”和必须休息的休息肌要“松”,才能真正、正确地达到王芗斋宗师拳论、拳语中“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一切法则无不有松紧”、“松紧紧松勿过正”、“一点之力都有松紧”、“松紧不滑滞”(是指“松”不能滑懈、“紧”不能僵滞之意)的拳学功、理、心法练、用和拳学学术义理的正确要则。而神(精神)、意(意念)的“松”、“紧”在王芗斋宗师的拳论和大成拳具体功、理、心法练、用中亦有原则、原理练、用的具体规范和应遵从的确切要则。

大成拳拳学中的“神”是指精神假借,其亦与拳学练、用的目的有关;而“意”是指意念诱导,其亦与支配动作、力量练、用的具体训练、应用内容有关,亦是完成“神”的目的而服务的具体意识、指导、支配形、力的关键所在。神、意在大成拳拳学功、理、练、用和心法学术义理的内容中,亦与“松”、“紧”的要义和具体在功法中的要求密切相关,王芗斋宗师在拳论中有“神松、意紧”的定论,故在大成拳功、理、心法练、用中与拳学学术义理中,无论是研、修养生或是习练技击,乃至应敌制胜的实战、拼搏中,都应以神“松”为主旨、以意“紧”为原则方可,而神的“松”是指精神无负担、心胸要平定,万不可紧张;而意的“紧”是意念要丰富充实、有明确的具体内容,万不可松懈、无目的、内容而识、为,研、修大成拳拳学和具体功、理、心法练、用过程当中还应以“神松”、“意紧”两者兼备、共达为拳学心法的要则方可,即指两者缺一不可而“松”、“紧”互辅互为,此亦为研、修拳学养生出功、达效的必遵则、理,万不可违背,否则养生之功亦难达佳效。而在大成拳功、理、心法具体练、用中和拳学学术义理的原则、原理中,如何才能达到“松”,必首先正确理解何为“松”的上述王芗斋宗师有关“松”在拳学中的拳论定义的析解,区别“松”和“紧”、“懈”和“僵”之间的关系确切地明确具体练功时的“松”(如休息肌的放松,工作肌工作两者共达的两方面内容),万不可一谓的要求全部都“松”或以无原则、无目的的“松”的误识、错为而练,亦要在拳学中有关神、意与“松”、“紧”的上述两者之间关系的要则中,也有正确的识、为方可,而在拳学学术理论原则基础的概念上对“松”和“紧”有了正确的判断和识、为,再以正确的具体功、理、心法练、用中的细微之处来体认、有明确、具体的要领、要求而行之方可(如站撑抱养生桩时三角肌的上侧要工作(兴奋)、后侧要“松”,大臂的肱二头肌要工作、肱三头肌要“松”,手指的伸肌要工作、手指的屈肌要“松”,在神、意要则方面如精神要“松”、意念要充实、丰富(紧)等等,其具体、细微之内容亦万不可误识、错为,否则于功用、功效之求不利,甚至于养生功效不利、戕生。当然在大成拳养生功、理、心法、练、用过程之中和拳学学术义理、则理中还有很有关“松”、“紧”的具体内容,尤在心法的口传心授中是非常丰富、明确、具体和多种多样的内容的,在此只是举例说明而已。总之如对“松”的识、解和具体练、用的诸多细微要则识、为确切、体认符则(指符合王芗斋宗师拳学论述的主旨、原则),方可达拳学养生练、用功效之佳效。万不可无依据、无目的、无原则、无要领一味的要求全“松”、绝对的要求越“松”越好,失去桩功于“松”、“紧”的正确要则,或违背桩功稍节紧、中节松、根节固、神松、意紧的最基本的拳学心法要则,误识、错为,均不能练达养生之功效。故于拳学中的“松”之正确识、为于教者、习者、练者均应真识、正析方可正为致效,万不可胡乱而为或偏识、误导与错解,对此当审、慎而为方能达其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