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孩子还小,我得陪他!——不陪读,孩子照样可以上好一年级
孩子上一年级,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它标志着孩子的成长。但是,孩子上一年级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一个选择,陪读还是不陪。
目前,陪读现象在很多有一年级学生的家庭中蔓延着。有的是陪同上、下学,陪同完成作业;有的是陪同周末上各种课外班;有的是妈妈爸爸中的一方全职陪同……无论哪种,陪读的理由不外乎“孩子还小,不陪不行”、“为孩子有个好成绩,一定要陪”。一年级孩子真的需要陪读吗?陪读真的是有利而无害吗?
田田今年上二年级了,她的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由身为知识分子的外婆担任陪读工作。外婆刚开始很满意陪读的状态,但是,时间长了也开始对田田的爸爸妈妈抱怨:“你们说,咱们田田脑袋瓜也挺聪明的,可为啥就不爱思考呢?一有困难就问我。不告诉她,就生气。”
妈妈从天朗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陪读,如今天朗已经进入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天朗妈妈想自己终于能够再次从学校“毕业”了。可是,天朗三天两头地打电话回来,抱怨学校里的饭菜不合口味,寝室里的同学难相处……甚至,每次放假都带回大包小包的脏衣服、袜子。天朗妈妈又犹豫了,要不要再去大学陪读呢?
陪读究竟陪出了什么呢?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陪读至少有三方面的危害:首先,陪读会增强孩子的依赖性。遇到困难,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这个过程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但是,如果有人陪读,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寻求帮助,进而养成一种依赖的惯性。其次,陪读会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缺失。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成长,还有精神的成长、生活自理能力的成长……爸爸妈妈包办了孩子从穿衣吃饭到学习交友的所有生活事项,孩子就无从获得生活的经验,自然也无从自立了。最后,陪读剥夺了孩子自制力提升的机会。在陪读过程中,孩子生活中的任何时刻都在一双眼睛的注视下,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信任,没有自由,会感觉到压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到学习上。而且,一旦这双眼睛暂时离开,他就会放松,甚至会有一些破坏性的举动。被“监视”惯了的孩子,不会懂得一个人需要自我控制。
陪读有危害,所以,我们最好不要选择陪读。也许,爸爸妈妈会担心,一年级的孩子不陪行吗?如果从以下三个角度去考虑,就会觉得不陪读孩子照样可以上好一年级。
☆科学、理性地爱孩子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一颗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但是,我们真的知道什么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吗?老鹰将巢穴筑在高高的悬崖上,有了孩子,它会将小鹰推出巢穴,逼迫小鹰学会飞翔,学会捕食,这样小鹰就获得了生存的能力。人类的孩子也需要学会生存。进入一年级,可以说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他们要开始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老师、同学相处,学习交朋友,学习面对学习上的难题……如果爸爸妈妈选择陪读,就有可能阻碍孩子学会这些生存技能。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科学地、理性地爱他,不要剥夺他学习生存的权利。
☆放松心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可能会走错路,但第二次再走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错了。正因为错过,我们才知道正确的路该怎么走。一年级的孩子也一样,做错了题目、写错了汉字、穿错了衣服、交朋友受了伤……这时,我们以放松的心态对待他,指导他,或者让他自己去寻找对的方法,他才能记忆深刻,才能成长。无论谁都有犯错的可能,而犯错更是孩子的权利。放松心态,孩子才能从容面对。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生了孩子,就有养和教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直围绕孩子转而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当孩子看到我们在关心他的前提下还忙碌于自己的生活,就会忙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样的孩子是独立自主的、不依赖于他人的。
既然是孩子入学,那么孩子就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我们起的是引导作用,千万不要通过陪读的方式而越俎代庖。我们在引导时,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习,还要引导孩子积极主动、自主自发地面对生活。我们要相信,不陪读,孩子也照样可以上好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