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用词语创造流行看法
【用词语征服世界】
不把超级词语放在超级话语一章里讲,要分出来,是因为词语和话语,还不在一个层次。我们这一章要讲词语的权能和“召唤”词语权能的方法。
人们常说话语权,话语就是权力,而词语权比话语权更高一个层次。
要求提高了,从一句话打动人,变成一个词打动人;从一句话征服世界,到一个词就征服世界。
一个词语就能征服世界吗?上一章我们说了奥巴马一句话征服俄亥俄的故事,这一章我们还是从他开始吧,来看看奥巴马用词语征服美国的故事。
【奥巴马用词语征服美国的故事】
奥巴马和希拉里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争夺战,是一次典型的词语之战。奥巴马的词语是什么?是CHANGE(改变),人民需要改变。
希拉里的词语是什么呢?是EXPERIENCE(经验)。她说奥巴马没经验,她当了8年总统夫人,她比奥巴马有经验。
希拉里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在竞争中,眼光没有盯住顾客,而是盯着对手。奥巴马盯住了顾客,顾客需要改变,我带来改变;希拉里盯住了奥巴马,奥巴马没经验,我比奥巴马有经验。所以希拉里的广告口号每喊一遍,都分了一半给奥巴马——“我比奥巴马有经验。”
第二个错误,是没有召唤词语去征战,浪费了资源。从下面这两张照片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走到哪儿,CHANGE的标签都贴在自己身上,他的前面一定有CHANGE的标语。
可以说,奥巴马占领了CHANGE这个词语,代表了改变。而希拉里的讲台前呢,是她的名字,希拉里相当于浪费了一个广告位,浪费了她自己最大的媒体。她没有自己的词语,有一个词语——EXPERIENCE——还是属于奥巴马的,因为EXPERIENCE是说她比奥巴马有经验,没有奥巴马,经验这个词语还表达不出东西来。
召唤词语去征战,奥巴马用CHANGE这个词,占领了CHANGE这个词,举起了CHANGE的大旗,创造了他能带来改变的公众看法,他成功了。
词语就是行动,语言就是命令。奥巴马的CHANGE,有行动,有命令。希拉里的EXPERIENCE,没行动,没命令,所以人们不行动,不听命令。
奥巴马是词语的大巫师,在用CHANGE夺得第一次大选后,在连任竞选时,他又使用了一个干净利落的词——FORWORD(前进)!
奥巴马用一个超级词语——前进,摆脱了竞争对手的死缠烂打,说什么也说不清,说什么也没用,选民们,咱们继续前进吧!
继续行动!
【词语不仅能让别人做事情,还能控制人的思想】
从奥巴马的例子我们看到什么,我们看到词语的权能。词语是能动的,词语不仅说事情,还做事情。词语能让别人做事情,词语能控制人的思想。
二十世纪的大思想家哈耶克这样描述词语对思想的控制: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用中立的词语。因为大多数的词语,都有它的立场和逻辑。你使用了这个词语,就站在了它的立场,进入了它的逻辑,你就无法独立地思考,而只能得到它的结论。
这段话是在他分析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的时候,他说不能用计划经济这个词。因为你使用了这个词,讨论就变成了要计划还是不要计划,不要计划的观点是永远站不住脚的。凭什么那模式叫“计划经济”呢?
所以他另外选了两个中立的词: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把讨论变成允许个人创业、个人自由发展,还是不允许。结论是一个社会制度如果不允许个人自由发展,这个社会制度就会崩溃。
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中立的词汇,以免我们的思维受到干扰。反过来,当我们要营销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就希望找到那些立场鲜明、逻辑强大的词。在电影《盗梦空间》里是要把一个特定思维植入人的潜意识。
思维是用词语思考的,植入词语,比植入思维更尖端。盗词,比盗梦更深入,更前端。奥巴马就是把“改变”和“前进”这样有强势立场、逻辑和倾向性的词,植入选民的大脑,让大家自然而然地就选择跟他站在一起。
哲学家对语言、话语、词语有很深入的研究。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们的思维总是被词语误导,我时常感到在说话的时候,经常需要把词语从我们的交流中拿出来,送去清洗,再重新送回交流中。”
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这个词,他说语言游戏是在游戏中建立规则,又在游戏中不停地修改规则,很是麻烦!
我们看看过去几十年的报纸,就知道词语的规则一直在修改。
所以维特根斯坦说要用更简单的方式使用符号,是语言的原初形式和原初语言,是孩子开始使用语言时的语言形式。我们看语言简单形式时,遮蔽我们的日常语言用法的精神迷雾消散了,我们看到线条清晰、明明白白的行为和反应。
举例来说,人们常说的大白话,如“收礼还收脑白金”,就没有精神迷雾,只有线条清晰、明明白白的行为和反应。
但是很多人总想给语言注入精神迷雾,却往往没迷住别人,反而迷失了自己。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在通向语言的途中》里,如此论述“词语的权能与尊严”:“唯有词语才能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因此让它在场。”
词语是对事物的召唤,词语到达不了,事物就没法出场。
话语就是世界。话语是存在之家,是话语令事物存在,说出来的才存在,没说出来的就无法存在。
话语并非只是简单的表达工具。话语既不是表达,也不是人的一种活动。话语说事情,更做事情。话语有强大的能动性,话语创造并统治了世界。
人类很难驾驭话语,话语却能驾驭人类。词语对思维的控制,超过了思维对它的驾驭。话语不仅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想的驱动器,更是思想的牢笼。
通过话语获得的权力,超过了通过暴力获得的权力。
命名并不是分贴标签,运用词语,而是召唤词语。命名在召唤。
语言说话,语言之令,是原始的召唤令。
话语学的研究多以诗歌为研究案例,正如我们在品牌超级话语一章以王夫之的诗论为例。对词语的研究,我们也从一首诗开始,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它的名字就叫《词语》,作者是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格奥尔格——
词语
我把遥远的奇迹和梦想
带到我的疆域边缘
期待着远古女神降临
在她的渊源深处发现名称——
我于是把它掌握,严密而结实
穿越整个边界,万物欣荣生辉……
一度幸运的漫游,我达到她的领地
带着一颗宝石,它丰富而细腻
她久久地掂量,然后向我昭示:
“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
那宝石因此逸离我的双手
我的疆域再没有把宝藏赢获……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弃绝:
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
要研究词语,这首诗很值得体味。
“我的疆域边缘”是什么?就是认识的边缘。世界的界,就是认识的界。认识到的就是世界,认识不到的,就是世界之外。
世界就是认识,认识就是分类,分类就是命名和标签,命名和标签就是词语和符号。
到了认识的疆域边缘,诗人寻找什么呢?
他找一个词语,找一个名称。
得到这名称之后——
我于是把它掌握,严密而结实
穿越整个边界,万物欣荣生辉……
有了这词语,这名称,万物就欣荣生辉,为什么?
让我们从德国哲学回到中国哲学,老子的《道德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之初,一片混沌,因为没有命名。有了命名,才有了万事万物,因为每一事、每一物,它必须被命名,所谓万物,就是一万个名称。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先有名还是先有物?有人会说当然是先有物,那我问你,什么物?如果你说不出名称,那物就没法出现在你我之间。本章节后面要介绍的产品开发方法,就是先有名再有物的方法。
接着读诗——
一度幸运的漫游,我达到她的领地
带着一颗宝石,它丰富而细腻
她久久地掂量,然后向我昭示:
“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
那宝石因此逸离我的双手
我的疆域再没有把宝藏赢获……
我把这名称的宝石拿走,女神向我昭示:“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名称没了,物就没了。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弃绝:
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
海德格尔说,这一句是《词语》这首诗的结束,也是开始——“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没有词,就没有物。
没有词,就没有物。其实我们中国人最有体会。比如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对民国都没有概念,民国不存在。为什么?因为没有“民国”这个词,只知道“旧社会”“新中国成立前”。没有词语的召唤,那物就不能出场,这就是词语的权能。
海德格尔说:“诗人经验到词语的一种权能和尊严,再不能更高更远地思这种权能和尊严了。但同时,词语也是诗人之所以为诗人、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信赖并照拂的财富。”
词语就是权力,词语就是财富。
我们接着谈如何通过超级词语,获得词语权力和词语财富。
【命名就是成本,命名就是召唤,命名就是投资】
企业随时面临命名的课题,企业命名、品牌命名、产品命名。
命名的第一原则是什么?是成本,我们要成本低的名字。
怎么才能成本低?传达成本低,传播成本低,使用成本低,营销成本低。
先看看人的名字,看看你自己的名字,你的名字是低成本的名字,还是高成本的名字。
很多家长喜欢翻康熙字典给孩子取名字,似乎存心给老师出难题,一看花名册,这名字三个字,两个不认识,老师都不敢点名。
如果很少被点名提问上黑板去做题,这孩子就比其他同学少了很多机会,他可能进步就慢。
名字给人带来的高成本,最典型是去机场。如果你的名字电脑打不出来,别人已经过安检了,你还要去盖个章,一辈子的出行成本都被提高了。
简单常用的名字,能给人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专门有社会学家研究过这问题:名字越简单,越容易成功。比如Bill(比尔),要么当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要么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我们每个人自己有体会,如果认识一个新朋友,他叫李勇,或者叫张丽,你会马上记住他,因为你对他的名字有熟悉感,有亲切感。李勇、李志勇、张丽、王燕,都是超级词语,是中国人的超级名字。
超级符号,是被重复了几百几千年的文化符号、公共符号;超级词语,就是被重复了几百上千年的文化词语、公共词语。它们已经被投资了很多的资产进去,你拿来用就是。
我们来看看企业的命名,这是超级词语与非超级词语、低成本与高成本的较量。
苹果是低成本超级词语,戴尔不是。
娃哈哈是低成本超级词语,乐百氏不是。 注意阿里巴巴和娃哈哈,不仅是有文化资产的词语,而且是叠音韵律节奏,有更强的表现力和传播效率。阿里巴巴的命名,嫁接了人类文化的巨大财富,“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传达了企业的价值——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打开财富之门。娃哈哈的命名,运用每个中国人熟悉的儿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哇哈哈,哇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命名的本质,一在低成本,二在召唤性、指令性。
你的命名,是不是有指向性很强的召唤?有没有下达明确的指令?
海德格尔说:“命名并不是分贴标签,运用词语,而是召唤入词语。命名在召唤,这种召唤把他所召唤的东西带动近旁,召唤当然有所唤来。”
我们讲一个负面案例:丰田汽车中国公司。
几年前,丰田对其在中国的品牌和产品进行了全线更名,凌志改为雷克萨斯,陆地巡洋舰改为兰德酷路泽,霸道改为普拉多,佳美改为凯美瑞。
这是全面的倒退,将召唤性超强而成本超低的好名字,全部改为无任何召唤性、成本超高的名字。
新闻对更名的解释是“全球化”,说凌志改为雷克萨斯之后,因为发音和英文、法文都一致。这样当一个中国绅士和一个法国绅士偶遇时,虽然他们语言不通,但聊到自己的车时,就都能知道对方开的是雷克萨斯。
对两个语言不通的人如何能聊到车,报道没给出解释。
不过丰田在中国的举动还是有底线——他们没有把丰田更名为“托油塔”——这么说来其“全球化战略”并未全线启动。
对全球化的误读是中国企业的一大问题,丰田的案例也是全球企业中国公司的问题,所以看来是中国人的问题。
在中国讲中文,在英国讲英文,在日本讲日文,这才叫全球化,在中国讲英文不是全球化,是外国话。全球化就是在每个市场都能本土化,而不是在每个市场都机械的一致。
召唤,是词语的能动性。它能将品牌的价值召唤出来,如陆地巡洋舰能将其价值召唤出来,兰德酷路泽不能;它能把顾客召唤来,如陆地巡洋舰能把顾客召唤来,兰德酷路泽不能。
成本,是它的记忆成本、传达成本、理解成本都很低。如陆地巡洋舰这个名字成本很低,兰德酷路泽成本很高。
最后,命名就是投资,是指一旦确定了名字,就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如陆地巡洋舰投资了很多年,可能是换了一个经理,就把它打水漂了,重新投资兰德酷路泽。
【产品命名,不要死守注册商标思维】
观察今日中国市场之汽车产品命名,都是记不住的名字,而且不同品牌的车的名字也分不清。大多数汽车广告即使随意调换他们的品牌、产品名,都不会影响创意,他们的广告都可以交换使用。为什么?没有个性。看那些拼凑两三个比较“雅”的汉字组装而成的名字,显然是为了满足商标注册的需要。今天经济之繁荣,商标已成为极稀缺的资源,所有你能想到的好名字都被注册了,或者是通用的名字不允许注册,怎么办?
品牌要商标,产品命名就不要考虑商标了,就用通用词汇,不是在商标局注册,而是在消费者心中注册,像大霸王、陆地巡洋舰、AK47这样的名字,直接拿来用就是了,何需注册?因为注册不了就不用,那是因噎废食。
【命名必须是听觉词语】
我们再次谈到听觉,还是因为那个道理,传播是口语现象,是听觉行为。
无论是召唤性,还是低成本,都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听觉词语”,不仅要一看就明白,关键还要一听就明白。
比如陆地巡洋舰,一听就明白。兰德酷路泽,就把人听糊涂了。
电话测试法
你的命名是不是听觉词语,成本是不是足够低,我们提供一个简单的检测方法:电话测试法。就是在电话里跟人说你的名字,看看要花多少时间。
比如上海西郊的两个别墅区,一个叫西郊庄园,电话里一说就明白了。另一个叫兰乔圣菲,你就得花几分钟在电话里跟快递员解释这是个什么东西:兰花的兰,乔布斯的乔,不知道乔布斯?就是三国演义里那个大乔小乔的乔,不知道大乔小乔?就是大桥的桥少一个木字旁。神圣的圣,非常的非加一个草字头,王菲的菲。这个花园就叫这个名字?这就是一个花园的名字?对,这就是花园的名字,不叫兰乔圣菲花园,就叫兰乔圣菲。
然后你还没解释完快递员已经把前面的忘了。
在品牌超级符号一章里,我们说过耐克的视觉传达成本比阿迪达斯高,并且可以通过可辨识的距离相除,算出差几倍的数据。同样,西郊庄园和兰乔圣菲这两个品牌的听觉传达成本,也可以计算出数据来。就是你打电话告诉一个从没听说过这地方的人,把花费的时间相除。西郊庄园是1秒钟,1秒钟说4个字,刚好1秒钟。兰乔圣菲假定120字说清,需要30秒。成本差30倍。事实上差距不止30倍,因为西郊庄园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在西郊的庄园。而兰乔圣菲的信息量基本是0,如果没有其他任何解释,只让人听到这四个字,他什么都不知道,可能是咖啡厅,可能是服装品牌,可能是任何东西。
名字为什么是听觉词语,还因为“名”本身就是为听觉而生的,不是视觉的。
《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意思是说,在早期的社会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可能通过形体、面貌、声音相互识别。一旦到了晚上,相互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自报名字来区分你我了。
名字是用来叫的,不是用来看的。
还有一点,名字是给使用者用的。住进那些外国名字花园的业主,都能体会到名字使用的成本。当你跟来访的朋友、快递员、送奶工解释你住的地方的时候,总是比说丁香花园多费好多好多的口舌。如果一定想取外国名字,就叫加州阳光花园吧,又是外国的,又是中国话。
【产品即命名:先有词语,后有产品】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到底是先有物,还是先有名?
在产品开发上,我们说是先有名,后有物。先有词语,后有产品。
所谓产品开发,就是提出一个词语,然后用产品去把它物化实现。
在我写这一章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是我远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市的一个老朋友打来的,他说他在额尔古纳开了一个宾馆,叫白桦宾馆,正在装修,计划7月开业,请我去玩。
我想了一下,职业病犯了,我说这名字要改。
他说这名字大家讨论觉得还挺好的,白桦是额尔古纳的市树,大兴安岭、呼伦贝尔也是白桦文明的发源地。
问题不是这个名字好不好,而是这个名字要干什么。
词语不是说事,词语是要做事。
白桦这个词,它要做什么事,我感觉它要种一片白桦林。
是不是做点别的事更好呢?
我建议他改名为额尔古纳篝火宾馆,做篝火的事。
宾馆大门前,不再是喷泉,而是一个篝火花园,每天晚上,点上篝火,有歌手拉着马头琴,唱着蒙古长调。几个篝火台,围坐着远方来的游客。
这篝火,是酒店的产品,是体验,也是最好的户外广告。
酒店的房间,应该有壁炉套房。大堂、餐厅都有温暖的壁炉,烤去人一天的疲劳,这是北京、上海没有的生活。
什么叫产品,就是你找到一个超级词语,然后用产品去把它实现。
先有词语,后有产品。因为我们是词语在召唤,是词语在征战。在篝火宾馆所有的营销传播中,都是这个词语在说话。
【词语比话语更权威,因为词语是不变的,话语是常变的】
接着说篝火宾馆的例子。如果它同样提供篝火的体验和服务,但不是名字叫篝火宾馆,而是白桦宾馆,用一句口号:“白桦宾馆,每晚7点,篝火体验。”那它令人信服的程度和营销传播的效率,都要低很多。特别是,它无法成为篝火的权威。
假定别克出一款高配置的商务车,它用一句口号:“全新别克商务车,贵宾级的享受”,或它直接将这款车命名为“别克贵宾级商务车”,后者就要权威得多,价值感强得多,定价空间也更大。
如果你能把价值做进名字里,就不要把它放在口号上。
如果能把价值做进名字里,不要怕名字长。
有价值的名字,再长也比没价值的名字更有价值。
“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清肺热,治疗反复咳嗽”,如果名字短些,叫小儿咳喘口服液,就变成“葵花牌小儿咳喘口服液,清肺热,治疗反复咳嗽”,那首先,消费者反而记不住你的名字;第二,消费者对该不该清肺热,你能不能清肺热,反而不那么肯定。
因为名字有权威性,口号就要差些。
为什么名字更有权威性?
因为名字是不变的,而口号,你可能今天这么说,明天那么说。你可能跟我这么说,跟别人那么说。就是这种心理,这种效果差异。
有时候你就想到一个口号,没有合适的名字,那你不要怕那句话长,直接用它做名字就是。
纽约一个小伙子想了一个创业的点子,他发现姑娘们都喜欢拎名牌手袋,可是手袋很贵很贵,有一柜子衣服容易,有一柜子手袋就很难。于是他想开一个名牌手袋租赁店。你每周都可以换不同的最新款的手袋拎,不用买,不怕过时。他想到了一个很有传播力的口号:“偷包不如租包”,他就把他的公司命名为“偷包不如租包公司”,省得念了名字还念口号,就一个长名字,名字、口号、品牌价值、品牌体验、品牌乐趣,全齐了。
用一个长名字,降低了全部的品牌整合传播成本。
在我最后修改这一章的时候,正逢英国威廉王子的儿子诞生,英国各大报纸想尽办法要在头版头条标题上出位,最后《太阳报》胜出,因为它把这一天的报纸——报纸的名字、报头的太阳(THE SUN)改成了儿子(THE SON)!
【学会“定义思维”,每个公司都应该编写自己的《企业词典》】
先定义,后定位。
我们思考市场策略,要为自己的企业、品牌、产品,做一个定位。但是,在定位之前,有一个更基本的东西——定义,对你的企业、品牌、产品,先做一个名词解释。
定义思维是一种思考的模式和表达的格式,就是假定你的公司名字、品牌名字、产品名字,被编进《现代汉语词典》,按字典的格式,那条目你怎么写?
现在做一个测试,列出公司的名词清单,默想一下你们公司自己的名词解释,再请你的同事做出他心目中的企业名词解释。你们给出的定义一样吗?
如果大家给出的定义都不一样,那么就相当于我们在开会讨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心目中,对我们使用的词语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那就造成我们虽然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但我们仍然被困在词语的巴别塔里,语言相通,词语不通!我们的沟通成本就非常高昂,也不能指望会议能有成果。即便有了“成果”,也不能保证大家对那“成果”的理解一致,这就是90%无效会议的原因。
所以编写《企业词典》,先完成自己的名词解释,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否则公司内部开会都开不明白,就别说往外营销传播了。
前面三章——品牌超级符号、品牌超级话语、品牌超级词语的方法,都围绕一个理念:降低营销传播成本。可以说,华与华方法就是用创意降低成本的方法。我们的所有思考,都围绕两个思维角度:成本和投资。这正是企业经营的思维角度。
下一章,我们就进入华与华的品牌创意方法论——品牌成本论。
如果说管理会计给出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我们来讲一章“创意成本法”,如何用创意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