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小说新报》与中国文学的内源性变革
更新时间:2025-04-25 19:35:36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小说新报》(1915—1923)是民初市民作家(即所谓的旧派作家或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一个大本营,是持续时间较久(9年),发行期数较多(共94期),发行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大型通俗文学刊物,具有代表性。本书摈弃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冲击——反应模式”,采用“自感——反应模式”,突出“内源性”而非“外源性”。全书包括《小说新报》与民初长篇小说的正统性及其变革、《小说新报》与民初短篇小说的正统性及其变革、《小说新报》与民初小说艺术的内源性变革、《小说新报》与传统诗文之延续、《小说新报》与民初讲唱文学及其小传统、《小说新报》与传统戏曲的变革、《小说新报》与我国的谐隐文学小传统、《小说新报》与传统文学批评文体及其新变、《小说新报》之改良与民初旧派文学之调适等九章,内容丰富,不乏创意。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小说新报》与中国文学的内源性变革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第三节 《小说新报》之改良与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冲击
- 第二节 民初旧派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之消长
-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思潮
- 第九章 《小说新报》之改良与民初旧派文学之调适
- 第二节 《小说新报》与文学批评文体的内在演变
- 第一节 民初文学批评的类型及其特点
- 第八章 《小说新报》与传统文学批评文体及其新变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古代山水诗史
本书从史的角度论述自先秦到清代山水诗的发展历程,材料丰富,涵盖了历代各种风格流派的山水诗人和诗作。论者采取纵横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史论结合的写法。在横向上,力求展现出古代山水诗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面貌、美学特征,突出论述名家大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在纵向上,尽可能清晰简明地描述古代山水诗孕育、形成、兴盛以及停滞、变化、发展的流程。在叙写山水诗的发展面貌时,注意把山水诗的创作同当时的政治、经文学71.7万字 - 会员
岭东的叙事与抒情:新世纪粤东文学观察
本书以新世纪以来粵东地区的小说和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既有对区域性现象的整体论述,又有对陈继平、林渊液、陈崇正、林培源、吴纯、陈润庭等小说家和游子衿、黄昏、阮雪芳、陆燕姜、辛倩儿等诗人的个案分析。微观见证近年粤东叙事和抒情两个领域的精神潮汐。文学22.9万字 - 会员
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
本书是对百年新诗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诗人的研究,涉及从五四时期到当下具有特色和影响的诗人。在诗歌发展中,文本是确认诗歌成就的根本依据,而文本的创造者(诗人)在文本创造过程中往往会经历诸多复杂的艺术与心理过程,本书所选的诗人都是在新诗史上的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作者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和讨论,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诗歌发展的大致轮廓,既是对不同诗学主张的具体彰显,也可以为新诗史文学28.5万字 - 会员
颠覆·开放·与时俱进:美国后南方的小说纵横论
美国的南方文学因20世纪上叶的“南方文艺复兴”以福克纳为代表的的几代南方作家突出的文学成就而享誉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是国内外学术界一个研究重点。本书选取统摄着后南方文学的主题表达、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的消费、历史、地域、性别、阶级五个核心概念板块对这些文本进行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这些致力于表现“文化震荡”的小说的创作主旋律,全面、客观评价其本身及其之于南方、南方文学的意义至关重要,可望实现后南文学27.2万字 - 会员
王方晨创作论
山东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追求。从新文学之初的王统照,到三十年代的臧克家,再到建国后的郭澄清,山东作家始终关注现实,贴近土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死爱恨。既有大时代的历史感,又不乏普通人的生存实感。新时期的王滋润,刘玉民,刘玉堂,张炜,尤凤伟等人的创作,不仅在山东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奠定了当代新乡土小说的基础和高度,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方晨是山东新生代作家的代表。文学21.1万字 - 会员
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
胡辛是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女性作家。其创作经由丰富的生命体验、感悟而朝向地域与传统精神扎根,魅力持久。这是一部解读、认知胡辛创作的评论集。涵盖了近四十年来评论胡辛及其创作的近百篇文章,跨越文学、影视、陶艺等领域,勾勒出胡辛对赣地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别样言说与深情表达。视角多元,形式多样,既有王蒙先生高屋建瓴的评点,又有潘际銮院士的长者言说;既有学者教授文学46万字 - 会员
诗歌的影像传播研究
本书重点推出“传播的诗”这一概念,并阐释诗歌影像传播(以电影为主)的几种范式。“影像”是图像理论的关键词,也是视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具有与传统文学文本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平等对话的优势,影像传播媒介并不只是具有承载功能,它可以成为给诗歌带来新的表达元素和新的表现力的部分,诗歌在一定意义上离开了原初的文字表现载体,将传播载体引入自我表现之中,创构了诗歌的立体文本,转化为一种“立体的诗”或“跨媒介的诗”文学16.9万字 - 会员
继承·解构·重塑: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研究
本书在新现实主义潮流的背景下,从艺术形式、历史认知、社会问题、哲学思考等层面探讨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如何在继承与解构的平衡中实现对南北战争的历史重塑。同时,本书还关注文学创作实践与新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入探讨当代美国作家如何通过南北战争小说参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以及表达对未来战争、未来社会的忧思。文学19.2万字 - 会员
蒙太奇旋涡中的解离—联聚—整体性
本文出发点在于探讨蒙太奇与德布林“整体性”思考、主体性批判、语言哲学以及和他的小说诗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扬弃“蒙太奇源自电影摄影术”的陈词滥调。颠覆性的假设需要有另类的理论视角,借助德布林和中国道家哲学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与作家同时期其他思想家的哲思相通性,文章将庄子的“卮言”锐化为一种理论工具,一反常见的以西方理论指导中国文学现象的普遍做法,逆向性地用极具民族特色的文论话语去剖析一种典型的西方现代文学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