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表演与阐释:早期中国诗学研究
(美)柯马丁著 郭西安编更新时间:2023-11-08 15:26:47
最新章节:文章出处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著名汉学家柯马丁(MartinKern)的第一部中文学术文集,收录了1996年至2022年间16篇讨论周、秦、汉代诗歌及诗学的文章,集中关注早期中国诗歌的发展,它与仪式表演的关联,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的形成,以及中国诗歌早期和中世的诠释传统;讨论对象聚焦于《诗经》、西汉颂诗、赋文、秦始皇碑、楚辞等。集内诸篇皆经过作者的补充完善与编者重要的译校修订,现以时间排序陈示。
品牌:三联书店
译者:杨治宜等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表演与阐释:早期中国诗学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文章出处
- 参考文献
- 编后记 潜文本、参照系与对话项 理解全球化时代汉学话语的一种进路
- 反思之二 早期中国研究与比较古代学的挑战 汉学和比较文学的对话
- 反思之一 超越本土主义 早期中国研究的方法与伦理
- “文化记忆”与早期中国文学中的史诗 以屈原和《离骚》为例(2021)
- 早期中国诗歌与文本研究诸问题从《蟋蟀》谈起(2019)
- 《诗经》的形成(2017)
- 说《诗》 《孔子诗论》的文理与义理(2012)
- 来自群山的宣告 秦始皇刻石碑文探论(2008)
(美)柯马丁著 郭西安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波斯文学简史
地处西亚的伊朗,古称波斯,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波斯经文典籍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在弘扬民族自强精神的同时,彰显道德与智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不言而喻,古代“丝绸之路”曾在相隔万里的中华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谱写了两个伟大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长期友好往来的历史篇章。文学37.4万字 - 会员
美国汉学界的苏轼研究
本书在美国汉学发展的宏阔视域下系统评述美国汉学界苏轼研究的历史背景、阶段特征、主要成果、方法理路,并由此展开中美苏学比较,在中西诗学对话的层面进行深入探讨。美国汉学界对苏轼诗词、文赋、书画、政治哲学思想、文艺美学思想、贬谪心态均有独到见解,中美苏学在学术话语、理论视角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发对中西文学研究方法的融合、以西方理论话语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契合性、跨异质文明研究中的价值判断等问题的思考文学21.5万字 不止江湖:用武侠想象另一个中国
一句话概括金庸武侠小说的伟大:他创作了影响无数人的作品,在武侠世界和江湖社会中想象了另一个中国。无论是关键内容还是主要特点,本书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了原来如此深藏不露的金庸,提供了出人意料又理所当然的解读方式,给予了读者会心得意的小说阅读体验:武侠小说作者——金庸跌宕的人生阅历、强烈的个性特点和自觉的写作追求;小说创作背景——金庸从事武侠小说写作时特殊的个人境遇和复杂的时代状况;武侠小说文本——金庸文学35.7万字- 会员
灵韵的寻回:当代河南城市文学研究
本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城市文学进行综合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本书以当代河南文学为研究视点,通观其城市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重回文学现场,在解读文本、考释史实的基础上,本书剖析其间的地域属性、文化心理、精神气质、城与人的发展史。河南的城市文学不仅触及了城市文学的普遍性问题,也呈现出很多不同的地方经验,包括历史积淀、古都文化下的城市光影与气韵、现代化进程中特定的心灵状态。而通过挖掘文学与历史经验所寻文学17.6万字 - 会员
乡愁的辩证法:知青作家的城乡经验及其文学书写
知青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哪里?本书跳出革命、政治、阶级等视角,全面梳理知青作城乡经验,立足于对知青作家私人经验与社会历史、地理空间的驳杂关系的考辨,沿着“空间迁徙—城乡经验—文学书写”的思考路向,探寻“社会—文化—审美”的研究路径,从文化诗学和审美诗学两方面激活知青文学的潜在价值。通过绘制知青文学的“时间—空间”研究谱系,破解了既往知青文学研究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重的困局,提出并论证了知青文学的场域学文学18.5万字 - 会员
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百年进程,经历了早期输入期、规范创格期、变体探索期和多元发展期,其间诞生了数以万计的汉语十四行诗。诗式跨语系移植,一般都要经过原样式拿来、中介物沟通和新样式诞生,其中最为重要的转借环节是作品翻译、理论介绍和作品创作,中国诗人通过以上转借环节推进了十四行体节奏模式、乐段结构、建行方式、诗韵组织和诗组结构的中国化,推进了中国新诗体和新诗律的建设,十四行体中国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文学34.5万字 - 会员
美国汉学家海陶玮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美国汉学家詹姆斯·罗伯特·海陶玮(JamesRobertHightower,1915—2006),曾长期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汉学特别是美国中国文学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本书以海陶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汉学成果为研究对象,基于原始档案和文献,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海陶玮汉学做一个基础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揭示其在美国汉学乃至世界汉学中的贡献、地位和影响。文学26.7万字 - 会员
《诗经》小学史概论
以《诗经》训诂研究为基本切入点,融合语言学、文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完成传统语文学的历史重塑、推动语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乃至彰显中国传统儒学经典文化的学术特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书爬梳整理了历代《诗经》研究文献材料,以《诗经》小学的发生发展为主线,概述两千多年《诗经》文本诠释的基本历程,系统构建起《诗经》小学的研究通史。本书作者充分考虑了核心文化因素的渊源文学33.2万字 - 会员
外国文学前沿问题研究
本书从“欧美文学跨学科视野”“英国旅行文学研究”“现代斯拉夫文论的中国之旅”“文学史的对话”“莎剧经典的中国重生”“西方目光下的俄罗斯文化”“中日俄文学关系”等七个方面,应用跨媒介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空间叙事、后殖民批评、文化批评、影响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外国文学前沿问题展开研究。内容涉及但丁、莎士比亚、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等经典作家作品的跨学科审视和新的阐释、巴赫金文文学3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