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古代文学:汉学家白川静代表作(套装共3册)
(日)白川静更新时间:2021-04-14 15:31:25
最新章节:译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国古代文学:从神话到楚辞》本书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在本书中,作者将中国文学的原点之作——《诗经》与《楚辞》的写作和表现手法,与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诗经》与《楚辞》诞生的时代,正是古代共同体崩解、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代,亦是民众命运剧烈变化的时代。本书观点新颖深刻,视野包罗万象,读来饶有启发。《中国古代文学》是白川静研究中国上古至南北朝时期文学的普及性著作。其书被日本中央公论新社收入文库丛书,是面向一般读者而不做艰深学术分析的著作。原书承接白川静性质类似的著作《中国神话》,共分《从神话到楚辞》《从〈史记〉到陶渊明》两册;我们此次引介,亦分两册献给华语读者。《中国古代文学:从《史记》到陶渊明》本书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部,述及西汉初期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学史,涉及司马迁、汉赋与乐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等文学派别与文学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与考据功力,加之日本学者严谨而细腻的风格,遂使本书常发他人所不能道,视角独特,见解深刻。作者从《史记》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将其作为理解西汉至南北朝之间企图摆脱国家羁绊、拒绝埋没于体制的“士人”精神的锁钥,勾勒出中国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运、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中国古代文学》是白川静研究中国上古至南北朝时期文学的普及性著作。其书被日本中央公论新社收入文库丛书,是面向一般读者而不做艰深学术分析的著作。原书承接白川静性质类似的著作《中国神话》,共分《从神话到楚辞》《从〈史记〉到陶渊明》两册;我们此次引介,亦分两册献给华语读者。《诗经的世界》《诗经的世界》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诗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论语》《孟子》中被视为经书,虽然过早地被视为经典对于古代歌谣的后世传承而言可谓幸事,但诗篇的解释也因此被儒教性的诠释所改变,失去了其古代歌谣的本来面貌。本书旨在揭示《诗经》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理解这种古代文学,还原古人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本书从山川、恋爱、社会与生活、贵族社会盛衰几个方面,引介分析众多《诗经》名篇,并与日本文学经典《万叶集》的类似作品比对研究。观点独特深刻,极具启发意义。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日)国久健太 崔倩倩 曹珺红 赵霞 黄铮
上架时间:2021-03-25 00:00:00
出版社: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国古代文学:汉学家白川静代表作(套装共3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日)白川静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0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十年之功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台。第10辑收文23篇,设栏目6个。栏目设计中,除常设的“区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之外,特推出“鲁迅诞辰140周年纪念专栏”、作家林培源的研究专辑“潮汕文化与文学档案·林培源”、学者杨星映的文化23.4万字 - 会员
燕赵文化研究(第7辑)
《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集结出版,以区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燕赵文化等区域文化范畴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俗、方言、政治经济等文化资源要素进行研究,深入发掘区域文化的建构本源和精神内涵,凝练区域文化的鲜明符号和独特价值,传承和弘扬区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和优秀因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历史理论基础。本辑为第七辑,分为区域文化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文献文物文化25.6万字 - 会员
楚辞文化研究
本书以大文化视野对屈原思想及其历史动因进行了阐释,对楚辞主要作品的形成、形态和形式做了考证,对楚文化中有趣的话题进行了解读。综合运用文学、语言学、哲学、文化学和文献学等研究理路,对楚辞文化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是理解屈原的基础读物,也是研究楚辞登堂入室的学术著作。文化20万字 - 会员
初学集
本书是作者从教四十年来所撰写的科研论文的自选集。作者以传统文献作为基础史料,选择一些具体学术问题,从现代学术的角度予以论说,严谨为学,不发空论,力求对相关学术研究有所裨益。按文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近代汉语及语言学的研究。二是关于宋辽金时代的文化研究。三是关于巴蜀文化学术的研究。文化28.1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大众文化研究
本书从大众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入手,以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困境为着入点,在厘定、阐述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大众文化的发展,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及存在的价值困惑,并借鉴美日核心价值观主导大众文化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大众文化发展的路径——宏观的引领路径、中观的规范路径,微观的嵌入路径。这些路径相互联系、相互文化20.1万字 - 会员
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
本书以河湟地区著名土司何锁南家族为研究对象,运用史料整理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将历史考证与人类学理论相结合,以时间顺序为纵轴,以家族人物、家族文化、宗教信仰等为横轴,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家族在数百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本书主要论述了河州地区的概况、何锁南及其家族世系、何锁南家族的文化变迁、何锁南家族的宗法统治、何锁南家族多元一体的宗教信仰等内容,从新的视域探究土司制度、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化21万字 - 会员
新时期以来东北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化考察
现代东北文学因“东北作家群”“沦陷区文学”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工业文学”“土改文学”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成就,新时期以来诸多东北作家的创作使东北文学延续承袭。本书采用文化研究的多重理论方法进行文学研究,从时间、空间、性别三重文化场域全面检视新时期以来东北女作家的小说创作,系统梳理所呈现的文化指征,确证新时期以来东北女性文学作家个体创作基础上的群体性风格,构建东北女性文学研究的文化21.1万字 - 会员
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论
本书以文学与文化现象为原点,反思当代人文学术和思想文化,立足当代文化形态的新变,从心理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化学角度对文学作家、文学现象、文化教育与审美现代性问题进行探源析理。框架逻辑分为当代男性作家论、当代女性作家论、文学现象论、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论、文化教育论及审美批判论五个部分。全书关注现代性、方法论和文化教育史研究,选取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男作家余华、陈忠实、扎西达瓦等及女作家王安文化20.7万字 - 会员
英国中世纪神秘连环剧研究
中世纪英国曾经有过非常繁荣的戏剧活动,而流传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戏剧文本却只有4套神秘连环剧(共约147部单剧)和极少几部道德剧及圣徒剧。对这4套神秘连环剧的深入研究也就成为认识英国早期戏剧传统——也是莎士比亚所植根的本民族戏剧传统——最为重要的途径。本书深入戏剧文本,追溯了神秘连环剧丰富的材料来源,剖析了戏剧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及这些人物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化、性格化、喜剧化、功能化、同时代化等文化2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