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知趣丛书)
更新时间:2020-06-10 15:29:3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以回目为窗口,走进“大旨谈情”的“红楼”世界。从小说写情的回目出发,撇开繁琐的考证和抽象的理论,结合分析小说的成书、各个版本、人物形象和具体情节;致力讲解《红楼梦》文学世界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诸多细节别有会心,帮助“红”迷们真正走近《红楼梦》。
上架时间:2020-05-18 00:00:00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知趣丛书)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述而批评丛书:字里行间的时势
在晚清的语言与政治间寻找“中介”,在卢卡奇《小说理论》的棱镜中追索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形式”之“内容”,迷恋于《狂人日记》里“吃人”的不可转译性,试图为《繁花》的“不响”提供别一种解释……这部文集收录的8篇文章,既回溯“新文学”演进的重要时刻,也考掘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幽灵”。文学14.5万字 - 会员
网络文学榜单作品精读
这部“精读”遴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上榜作品18部(项),其中,网络小说10部,网络文学IP影响力入围作品6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上榜项目2项。每部作品采用“作者简介”“上榜评语”“故事梗概”“作品反响”“作品评析”体例,对精要进行点评,目的在于以精读赏析方式推介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对这一重要文学排行榜活动本身影响力的一种放大。文学20.1万字 - 会员
诗经讲义稿
本书是撰者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十年的讲义结集。具名“诗经讲义稿”,乃仿效傅斯年先生当年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之同名著作。然非为攀附,一为续中山大学《诗经》课之缘,二为显示二稿立意之不同:一属现代立场,一属古典立场。书稿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诗经》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下篇选取《诗经》要目进行讲读。全书之立意,乃从古典学角度出发,重在阐说《诗经》在中国古典社会教化意义之发挥。文学20.5万字 - 会员
南宋淳熙四家的诗歌与书法
《南宋淳熙四家的诗歌与书法》对南宋淳熙四家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的诗歌与书法进行综合研究。淳熙四家作为在宋室南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文人、书法家,他们诗歌及书法的创作成就、艺术风格、思想理论等均与作者的学识、阅历、性格、艺术修养密切相关,且呈现出与历史文化背景、文艺审美思潮等因素相依相成的时代性特点。本书重点关注南宋淳熙四家诗歌与书法交融会通的思想艺术,时人及后世不同角度的评价和论述,对淳熙四家诗文学18.6万字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格非作品)
本书为格非解读《金瓶梅》经典之作。全书共分三卷。卷一“经济与法律”和卷二“思想与道德”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卷三“修辞例话”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文学21.8万字- 会员
述而批评丛书·第二辑:漫游与追迹
“空间何以呈现?以流转的物,挽结的音和逸出的行为。”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到达有趣地方、理解别样经验在对未知的执着探索和敏锐觉察中时时开阔视野,领受丰厚馈赠。这部评论集是作者学术研究中“漫游”与“追迹”体验的部分呈现。全书共三辑:前两辑是评论选编,既包括对格非、徐皓峰、林白、弋舟等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也含有对非虚构写作在事实建构等问题上的整体思考;第三辑收录的是作者沈从文研究初期的成果:沈从文小传。文学12.3万字 - 会员
1980年代:小说六记
通过文学重绘1980年代的社会转折与思想图景,提出“两个80年代”的说法:第一个80年代,围绕社会领域中的改革、启蒙、现代化等观念展开,由“伤痕文学”发端打开了诸多的写作领域,文学以现实主义手法依然拥有饱满的社会政治功能与历史使命。第二个80年代,源于对第一个80年代的反思与质疑,改革与现代化的发展主旋律既带来勃勃生机也带来问题与危机,在个体意识和内在自我日益凸显的同时,文化与文明问题也成为80年文学21.1万字 - 会员
网络作家作品评价实践
本书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网络作家作品类型,通过对优秀网络作家成长道路的考察和作品的细读分析,与网络作家对话,与时代对话,在世界性、民族性交汇的新时代文化语境中,结合网络媒介传播的特点,梳理网络文学发展的脉络,对我国网络文学的文化意蕴、文学传承、艺术创造、时代价值、写作困境等进行研究,探讨网络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尝试建构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既有理解之同情,又有理解之批判的中国网络作家作品评价体系。文学36.5万字 - 会员
西南联大写作通识课(在大师的讲堂上听课)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写作通识课》由四个部分和附录组成。第一部分由朱自清先生讲解文学常识、语言艺术审美;第二部分由沈从文先生讲解具体写作方法和技能;第三部分是朱自清、沈从文两位先生为学生开的阅读赏析课;第四部分选用了沈从文先生作为创作者的一篇独白。附录部分,则是联大各文学13.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