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高建忠读方与用方
更新时间:2019-12-20 14:39:12
最新章节:(十)痛性动眼神经麻痹医案一则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类似何绍奇读书思辨与临证”生动活泼、贴近临床的罕见佳作。全书文章陆续在中国中医药报进行连载。对每个方证进行深入思考,并指出临床应用的细节和思考与质疑,提出作者独立的思考:读方、用方多年,随着学识与年俱长,逐渐发现心中少了专科、专病的羁绊与学术门派的隔阂,临证不外乎随证立法,依法处方,以方治证。心中清明,笔下圆活,学医、临证,不期有如此轻松、享受。方以载法,读方读到的是法,用方所用的也是法。笔者在读方中思考,思考立方之法;在用方中体会,体会立方之法。在努力与立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有了这些散在的、笔记式的文字。作者简介:山西中医学院,傅山学院副院长。学术上,精研张仲景、李东垣学说,主张中医回归传统,用传统的思维解读、运用和发展中医。临床上,擅长使用中医“霸道法”治疗急性危重病,使用“王道法”治疗慢性疑难病。著有《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擅长使用中医“霸道法”治疗急性危重病,使用“王道法”治疗慢性疑难病
上架时间:2017-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高建忠读方与用方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十)痛性动眼神经麻痹医案一则
- (九)治疗失眠
- (八)血府逐瘀汤治疗足肿
- (七)血府逐瘀汤治疗痹痛
- (六)血府逐瘀汤治疗酒渣鼻
- (五)血府逐瘀汤治疗睑颤、震颤
- (四)血府逐瘀汤治疗“头摇”
- (三)血府逐瘀汤治疗脱发
- (二)血府逐瘀汤出处及临床解读
- (一)明白气血和辨病位用方
最新上架
- 会员
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醫學原始(校點本)
王氏为清初著名学者,博精中医医理,又兼通西方天文、坤舆、性命之学等书。所撰《医学原始》九卷(1688),是研究西医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前二卷重在阐释性命之学,多采西来之说,首立元神、元质说,以明人道生机本原。次论受形男女之别、立命之原,多采西学之四元行、四液、五官(视、闻、嗅、啖、触)、四司(即总知、受相、分别、涉记,取五官所进而区别安置)诸论,以阐释人身起源及各种生理现象。此二卷多有明季传入之西医学16.5万字 - 会员
头痛
为了便于学医者学习及使用,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作为面向临床的25个中医优势病种古籍文献挖掘出版项目,按照“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全面搜集、整理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对头痛的名称进行源流考证,并辨析病因病机,探讨证治沿革,综括历代治法,汇集历代方药,荟萃古今医案。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实际,为高级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提供医学39.5万字 - 会员
内科百效全书(校点本)
该书为明代龚居中约撰于明崇祯末年。龚居中为明末著名医家,著述甚多。所撰《太医院手授经验百效内科全书》简称《内科百效全书》,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内科”为名的临床综合性医书。该书卷一为脉、药总论,其中“持脉节要”多采元张道中《玄白子西原正派脉诀》之说。“药性纂要”则袭取明龚廷贤《万病回春·药性歌》。卷2至卷8为全书主体,以病为纲,列常见病证69篇。自外感、内伤而至身形各部之病,末附养老、求嗣诸论。其医学16.3万字 - 会员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审视瑶函
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由明代著名眼科医家傅仁宇编撰。共6卷。卷1-2简述了有关眼科基础医学15.3万字 - 会员
韦氏子午流注手法
《韦氏子午流注手法》是“国医大师韦贵康传统医学特色手法丛书”之一,以秉承韦氏手法医学的学术思想——“脊督一体论”“顺生理、反病理”,主要运用子午流注的纳支法,以一天的时辰经气流注,运用子午流注纳支法开穴,采用推拿手法的补泻之术治疗疾病。不仅用于脏腑和经脉病变,还用于脊柱损伤性疾病、脊柱相关疾病、骨伤后的康复调理及养生保健,可以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医学7万字 - 会员
历代名家脾胃病医论医案集萃
本书是一部整理与研究历代名家关于脾胃病理论发展与临证经验的专著,主要包括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便秘等脾胃系统疾病的经典医论及名医医案。梳理古今医家对脾胃病的发展源流,探讨历代名家对各疾病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的突出贡献与继承创新,阐释脾胃病的证治规律,深入研究脾脏象的内涵及外延,为国内外对脾胃病因机证治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并对国内外脾胃病临证治疗提供指导。书稿质量良好,体例清晰,内医学18.7万字 - 会员
《备急千金要方》译介
以研究SabineWilms翻译的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英译本《VeneratingtheRoot》等著作及其译者为主要内容,以中医典籍文献的特点、古典文献研究方法为原则,对中医典籍的文本翻译进行研究与评价,包括译者的译内和译外评价,从而总结中医典籍翻译原则,进而指导翻译实践。书中包函的实践部分为食疗名物词译释实践,既能突显创新性(国内目前并无类似图书出版),也有相对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主要医学10.4万字 - 会员
本草致用
朱步先教授,始承家学,后拜朱良春、朱则如为师,从医50余载。海外行医多年,受限于动物药禁用,悉以中草药应病,极具心得。本书系统整理了朱步先教授临床50余年的用药经验,涉及常用本草近百种,折衷诸家,议论平正,验之临床,择善而从,化古为新,发掘药物的潜在功用,不泥于古,亦不悖于今,颇为可贵。本书反映了朱教授在本草药性方面的新发现以及在疑难病治疗方面的用药经验,内容翔实,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医学28万字 - 会员
外感病辨治纲要:寒温合一论
外感时行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寒、温表象是对立统一的,伤寒六经辨证体系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都是以脏腑、经脉、阴阳、表里、寒热、气血理论为依据的,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没有本质区别。伤寒学派以伤寒为一级病名,以统温病,并不完全否定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温病学家是以温病为一级病名,将《伤寒论》所述之伤寒限定为与风温、湿温、暑温、秋燥等并立的狭义伤寒。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寒、温辨证论治体医学42.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