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形势下的女性传媒
宋素红更新时间:2019-12-06 20:14:2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为京师青年教师出版资助基金项目。在当代中国传媒的结构图景中,女性媒介的崛起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女性媒介的历史根基可追溯到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通过媒介对女性的启蒙,以及此后不同历史阶段中政治力量和商业力量对女性媒介的重视。当代女性媒介立足于建国后传统女性媒介的创办,发展于改革开放后女性媒介的转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女性媒介的种类更加丰富,也为女性媒介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女性媒介的主要类型包括女性报纸、女性期刊、女性电视和女性网络,其均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监测女性生存环境、为女性发声的功能,也在媒介市场化和传播技术数字化的影响下探索新的发展空间。这些探索对媒介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本书将展示女性媒介发展的时代背景,运用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分门别类地对女性媒介进行多方面分析,探析每类女性媒介的发展及其优势与不足,并借助社会性别意识对其传播内容进行批判分析。最后,借助三维知识能力体系,力图建构女性媒介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品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10-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新形势下的女性传媒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小结
- 第三节 构建三维知识能力体系,推动女性媒介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女性媒介持续发展的基础
- 第一节 新形势下女性媒介发展的失衡
- 第六章 女性媒介的可持续发展
- 小结
- 第六节 微博上的两性议题
宋素红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变革与创新:中国报业转型的市场逻辑
本书是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对中国传媒市场化改革前沿创新实践的观察与思考,从机制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阐述中国报业转型的市场逻辑,以及在舆论生态、传媒格局、传播方式发生巨变的当下,如何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如何以市场的逻辑应对传媒市场出现的新问题。社科13.7万字 - 会员
网络新媒体与中国社会
本书为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中的一本,收录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余红教授近年来关于网络新媒体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文章,涵盖网络舆论与意见领袖、网络公共参与、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风险传播、健康传播、媒体传播力和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等领域。本书对网络舆论、国家形象、媒体传播力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了对公共议题中科学传播框架嵌入、健康风险报道的“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选取社科19.6万字 - 会员
总编视角: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5年4月20~24日,“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华文学术期刊界知名主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可谓名家荟萃,成果丰硕。与会嘉宾围绕“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与战略”“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华文社科学术期刊与国际化”等专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本书即此次研讨会论文结集。社科44.8万字 - 会员
《格萨尔》史诗传播社会学研究
《格萨尔》史诗的传播活动遵循了科学的传播规律,神秘性仅是一种表象。艺人在传播史诗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与宗教等领域的外部制约。史诗本体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放性的信息库,为百姓提供了必要的生存与生活信息。史诗的主题变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主动适应性行为。史诗受众群体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与阶层差异,受众的接受活动是一个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的综合过程。艺人、僧人、史诗内容、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受众个社科12.7万字 - 会员
从书籍到报刊:晚清文人的书写转型研究
在漫长的书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立言不朽”“文质彬彬”“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刊媒介的崛起引入新的价值尺度,引致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和权力博弈,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与书写”之关系做出诠释性理解。社科20.5万字 - 会员
电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
《电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一书以“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包括叙事模式、美学特征、制作模式、传播策略与效果这四个维度的多维度纪录片研究框架,将纪录片引向文化研究领域以及传播学研究领域,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解析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模式,第二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美学,第三章社科10.4万字 - 会员
明代洪、永年间出版与文学关系研究
本书在充分考察洪武、建文、永乐时期出版情况、出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出版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属于跨中国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明代文学史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具有鲜明创新性。本书不仅从宏观上统计了洪、永年间出版书籍种类,还就出版成本、各地出版业水平差异等问题展开专题探讨,更从出版的角度考察文学,分析了宋濂、高启、闽中诗派等若干典型个案,为观察当时文学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具有一定方法论意义。社科26.7万字 - 会员
暨南文库·新闻传播学·道可道:新媒体理论与实务研究
本书聚焦新媒体,精选作者历年研究成果,包括《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新兴媒体不是“媒体”》《论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等28篇文章。全书从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涵盖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传播裂变、意义经济、媒介平台、社会化传播等。书末为学术探讨与研究心得,讲述作者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范畴、路径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经验。社科20.2万字 - 会员
新闻伦理规范的建构:基于中外的经验
本书探讨了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理论基础、全球各国媒介伦理规范、基于儒家伦理的媒介伦理建构等诸多问题,理论层面分析一种最底标准的伦理规范存在的可能性,继而围绕全球134篇媒介伦理规范共通准则、中外媒介伦理规范的对比、儒家伦理与媒介伦理等层面进行分析,以一种“尝试的、努力的”姿态来探讨媒介伦理规范,提出12个方面的伦理准则,涉及媒体权利与责任、真实、消息来源等,形成了一份“全球媒介伦理规范”文本,从而回社科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