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
朱羽更新时间:2019-12-27 16:38:03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尝试从"自然"出发重构1950-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政治,所采取的具体路径是:聚焦于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后、尤其是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继续改造"内外自然"这一历史时期,以此一时期涌现出的新山水画、大跃进民歌壁画、"自然美"的争论以及社会主义新喜剧等文艺、美学实践为具体对象,考察其所呈现的独特文化-政治经验(国家建设、新人培养等)。在"自然"这一核心范畴下,本书将看似零碎、分散的文艺实践与美学论争重新整合在一起,使之呈现出"文化政治"的广度与强度并在理论与历史两方面获得意义的延伸:首先揭示隐藏在各种文艺实践与美学论述背后的核心线索——"自然"的重建(从外在的自然形象及其意义,到人的"自然本性",再到作为"第二自然"的风俗世界的建构);其次追问这一重建过程遭遇了何种根本难题,以及这一难题对于今天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复兴有着何种启示性意义。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10-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社会主义与“自然”:1950—1960年代中国美学论争与文艺实践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注释
- 后记
- 参考文献
- 图例来源
- 结语
- 第二节 激进时代与“物”的线索
- 第一节 激进时代与“心”的线索
- 第五章 激进时代的“心”与“物”
- 第三节 “革命”与“分心”——以1950—1960年代新相声为例
- 第二节 喜剧主体与“新人”
朱羽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摆脱审美贫困:中国乡村美学研究
本专著是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陈冬(哲学美学博士)独著的学术专著。内容是探讨如何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话题。文章以乡村审美贫困问题为切入点,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诗词中,寻找文化根脉中的美学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相关理论指导下,探寻乡村摆脱审美贫困的路径。文章以现代性视野,重新审视宗法乡村审美贫困的命理逻辑,重塑传统文化中“桃花源”等美丽乡村原型,结合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等,寻根问脉,抽茧剥丝,哲学17.2万字 - 会员
中国美学十五讲
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生命超越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美学具有突出的重视生命体验和超越的特点。中国美学不以认识外在美的知识为重心,而强调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的适意。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哲学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