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
何楚舞 凤鸣 陆宏宇更新时间:2018-11-01 17:36:09
最新章节:第17章 延伸阅读Ⅱ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血战长津湖(最寒冷的冬天Ⅲ)》主要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乃至整个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长津湖之战。有史学家称,长津湖之战是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发源于朝鲜半岛的长津江,是朝鲜北部的人工蓄水湖。63年前在这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接近零下40度的恶劣天气下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军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0天的战斗。这场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因为极度严寒,作战已经成为了中美两军官兵意志力的殊死较量。这场战役,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遗忘的惨烈记忆。长津湖战役迫使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军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而中国志愿军也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至今,它还是美国军事院校不断学习和演练的战例范本。全面、真实地再现了长津湖之战的壮烈场面,从战争发动前美苏中各国战略考量、大国之间的博弈写起,然后分别从中美双方的战争准备、策略、实力对比等各方面因素着手叙述,再到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一个个分战场激烈的战斗场面,使人仿佛重新回到那白雪皑皑、硝烟密布的战场上,看着这场旷古的决战,令人心中无比震撼。
品牌:凤凰壹力
上架时间:2014-01-01 00:00:00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凤凰壹力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何楚舞 凤鸣 陆宏宇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甲午海战
一百三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中日海战几乎贯穿了战争的全过程,是战争爆发、转折和最终结局的突出标志,牵动着整个战局的走向,对于双方的胜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清廷为什么会战败?谁是责任人?教训是什么?这些问题引发了国人百数十年的反思,时至今日,“雪耻甲午”仍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情节。本书以北洋海军的军事行动为主线,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旅顺之战、威海卫沦陷、北洋舰队覆灭五个部军事33.5万字 - 会员
无敌舰队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非虚构写作的至高典范,历史叙事的尽美极则。该书以1588年英西大海战为核心,详细描绘了无敌舰队战役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欧洲历史的深远影响。不仅有对宏大战役的精彩描写,还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当时欧洲各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军事战略以及关键人物的命运。军事28.5万字 - 会员
明代广东海防指挥体系时空演变研究
明代广东地区的海疆防御格局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集中体现在海防军事指挥体系的时空变动中。本书在对广东海陆分布格局、海岸地貌类型和明代沿海地区行政区划等海防地理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明代广东沿海倭寇、海盗入侵的时空分布特征,沿海卫所、水寨与海防的空间部署,以及澳门开埠对广东海防形势的影响。进而从明代两广总督、镇守广东总兵、副总兵、参将等明代广东地区军事指挥体系的高层建制入手,通过细绎文军事15.1万字 - 会员
晚清协饷制度研究
自秦统一天下,郡县制推行开始,王朝体系不断发展,至清代形成了上下联动、内外相维的国家治理格局。清代,财政方面的权力主要操诸于上,各省财政是盈是亏、是否需要补助完全由中央决定,并因此建立了一套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来酌盈剂虚。协饷制度载之典册,见诸奏章和私人著述,是有清一代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安排,时至今日这项制度的立意和余绪仍然在发挥作用。晚清协饷制度的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历史经验,并对当下现实有军事27.6万字 - 会员
明代卫所制度与贵州地域社会研究
明清时期贵州地域社会的形成,与明代卫所制度有直接和紧密的联系,正是卫所制度的推行及其变动,造就了贵州文化多元并存的基础。实土卫所逐渐向州县系统演进;卫所城址逐渐由军事功能转变为兼具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中心的城镇;卫学教育开启民智,推行教化,逐渐形成了贵州的文化区域中心,并加速了风俗分区的形成;卫所移民的持续迁入而逐渐形成的军户群体,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他们不仅卫戍边疆,而且与少数民族人群一道,逐军事23.8万字 - 会员
中国甲胄史(上)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军事33.2万字 - 会员
防海之道:明代南直隶海防研究
在海防受到剧烈挑战时,一个国家如何应对以保卫其政治经济核心区?本书从倭乱对明代国家海防的挑战出发,叙述明政府面对袭击时具体的防御应对和调整。全书研究由军、兵两个方面构成的“军政格局”下明代海防所涉职官设置、各层级配合与实际指挥的制度运作过程,揭示明代海防格局、部署以及制度的调整和改变,展现近代早期国家在制度操作层面的探索和一些困境。通过对实际海防形态的叙述和分析,增进对明代国家及其组织运作的认识和军事11.1万字 - 会员
唐代神策军与神策中尉研究
神策军是唐代中后期北衙禁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唐廷直接控制的一支主要武装力量,也是唐代后期政坛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对唐后期政局和历史发展走向影响巨大。本书全面细致地考察了神策军的起源与演变、兵源及组织体系、神策中尉的性质、神策城镇问题、神策军的收入问题、神策军的职能与任务等,进而以中晚唐帝位更迭为线索,以文、武、宣、懿、昭五朝为个案,分析皇权与宦官权势的博弈,旨在揭示神策中尉统领神策军制度在中晚唐政局军事22.2万字 - 会员
中国甲胄史(套装全两册)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军事34.5万字